共襄江苏发展扬州行|共叙浓浓乡情 共话家乡发展
浓浓家乡情,拳拳赤子心。5月21日,来自海内外的扬州籍知名乡贤在参加完江苏发展大会后,如约相聚在故乡扬州,参加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共襄江苏发展扬州行”活动,共叙乡情、共话发展,积极为家乡发展出良策、谋实招。当天,记者专访部分乡贤,倾听他们“回家的声音”和对扬州发展的美好祝福。
“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提升扬州影响力”
——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原秘书长 赵厚麟
“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是我的家乡,每次回来都非常高兴。”赵厚麟是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150年历史上首位中国籍秘书长。离家40多年,这位从扬州走向世界的骄子一直十分关注家乡发展。他表示,扬州文化底蕴深厚,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未来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希望能够搭建更多扬州与世界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我20日抵达扬州时已经很晚了,但扬州街头依然灯火璀璨、人头攒动,一张张市民游客的笑脸,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幸福祥和。”赵厚麟说,这些年扬州城市越建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他从心底感到高兴。
“我过去40年在外生活工作,很少有时间回家乡。这次要利用活动的契机,重点考察了解扬州的文化项目。”赵厚麟说,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饮食文化是一张亮丽名片。“文化无国界,如今扬州文化在国外已有一定影响力。1999年,我第一次访问阿根廷,阿根廷的朋友当天晚上安排了一场文艺活动,节目表演到最后,现场乐队竟然演奏了一首《茉莉花》,《茉莉花》是扬州民歌,在异国他乡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让我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
“今后我要在世界各地进一步弘扬扬州传统文化,搭建更多文化交流合作平台,为扩大扬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扬州的招商引资工作作一点贡献。”赵厚麟说。
“尽最大可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杨德仁
“我出生在东关街,距今天活动现场只有3000米左右。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直到外出上大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现在扬州话还说得‘呱呱叫’。”杨德仁说。
“两三周之前我刚回过扬州,当时是为父母庆祝‘钻石婚’,陪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我的妻子也是扬州人,家里不少亲戚亲人都生活在扬州。”杨德仁说,当年他和妻子在扬州结婚时,时任市领导给夫妻二人证婚,“市领导为博士生证婚,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第二天《扬州日报》还对此进行了报道,这一举动让我十分感动、激发我更加热爱家乡,也让‘扬州这座城市爱才惜才’传为美谈。”
杨德仁目前从事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平时与不少扬州企业都有联系合作。他说,这是自己第二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心情激动。“近几年家乡变化很大,不仅是产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这次回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亮点,作为扬州人,我非常自豪和骄傲。”
杨德仁建议,希望家乡政府投入更多资金、更多精力、更多人才,在高端制造等方面领先、领跑。“我一定会尽最大可能,为家乡发展贡献全部力量。希望家乡能够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更多高层次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为科技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贡献力量”
——英国华人教授协会副主席、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董洪标
这次在扬期间,董洪标应邀来到扬州大学作题为《工程和技术2023—2030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会后,他欣然接受了记者专访。
1985年,董洪标从曹甸高级中学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进入英国莱斯特大学任教,2022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不管走多远、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团对家国的赤诚之火。扬州是我的故乡,我一直牵挂着家乡发展。”董洪标是宝应曹甸人,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回过宝应,还回到母校曹甸高级中学参观,并与当地领导交流,了解经济发展情况。
“扬州的城市精神风貌让人印象深刻,大家都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董洪标说,近年来扬州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品牌越来越响亮,产业发展特色越来越鲜明。“我与扬州大学一直有合作,与扬州一些企业也一直有着交流。”
本次江苏发展大会明确,要把江苏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在金属材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希望进一步在扬州推进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进一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扬州要在医疗专业领域做出品牌、特色”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朱陵君
“能参加本次大会我很荣幸,我这个扬州的‘女儿’回到家乡,也感到很亲切。”朱陵君说,她1988年就外出学习、工作,这么多年过去,扬州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交通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对外交通有高铁、飞机,对内交通有城市快速路网。过去我从扬州回苏州母校,要经过轮渡,乘车要7个小时,而现在开车只需两个半小时。”
谈及扬州的医疗水平,朱陵君竖起大拇指。她说,扬州整体医疗水平已有了大幅提升,以肿瘤治疗为例,随着各医院治疗方案不断改善,早已打破晚期肺癌“活不过半年”的预言,让癌症患者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朱陵君专注于肿瘤防治科普事业,通过“药食同源”提升群众对肿瘤防治早防早筛的意识。她建议,扬州要在医疗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做出品牌、特色,更多地“走出去、引进来”,把先进技术和知名专家引进扬州,开展深度交流和资源整合,推动扬州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迈进国家先进行列。
“扬州还可以往‘文旅+康养’“医疗+农业”方向发展。”朱陵君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她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将国家肿瘤防治优质科普资源引入扬州,从根本上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
“我看到了新时代扬州人的精气神”
——新加坡鸿基大业集团董事长 牛大鸿
“参加这次活动,我有了意外收获,找到了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看到了新时代扬州人的精气神。”牛大鸿说。
“新时代的扬州人就是要树立一流目标,不能有居中思维,要全力以赴、奋争一流,要向第一看齐。在追赶标杆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标杆,在感受榜样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别人的榜样。我认为,这种精气神可以说是‘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在外打拼的扬州人的鞭策和要求。”牛大鸿说。
作为从扬州走出去的企业家,家乡一直是牛大鸿魂牵梦萦的地方。他说,希望将更多海外优质资源汇聚到家乡,推动全球企业跨境合作。“我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家乡发展多作贡献,为扬州及江苏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付出一份心力。”
牛大鸿建议,打造数字城市、数字政府,扬州要抓住构建数字中国全国示范试点城市等机遇,打造“数字扬州”,率先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地级市中“弯道超车”,成为标杆中的标杆、榜样里的榜样。
“擦亮‘扬州建筑’这块金字招牌”
——香港国际城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程鹏
“我和家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偶尔会回家乡看看,每次回来都会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杜程鹏告诉记者,扬州是“建筑之乡”和“建筑强市”,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工程建筑和金融投资,这几年对家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合作也越来越多。
“我们经常会与扬州建筑企业共同承接大型工程,有时会在海外进行合作,拿大项目、谋大发展,共同提升扬州建筑产业的水平和影响力,多出精品工程,为家乡赢得更多荣誉,为擦亮‘扬州建筑’这块金字招牌贡献微薄之力。”杜程鹏说。
“我待江苏发展大会结束各项议程后,就迫不及待从南京回到扬州,踏上家乡的土地让我倍感亲切。”杜程鹏说,家乡的景色越来越美,市民的精神风貌也越来越好。希望能够为家乡多做点事、多出点力。通过自己的一点贡献让家乡越来越好、经济越来越强,让家乡父老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扬州要发挥‘通江达海’的优势”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贺云翱
“我是一名考古人,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项目就在扬州境内。”贺云翱说。
江苏发展大会的核心是“发展”。贺云翱建议,扬州首要的是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通过教育、科学、现代技术等的提升,集聚人才、调整产业结构、打通内外“双循环”。同时,要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提升他们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我是宝应人,如今是一名大学老师。”贺云翱说,这几年他一直为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调研,“我的调研成果中多次写到扬州,这些调研成果形成了多个全国政协提案,都得到有关部委的重视和支持。”
作为一名考古学者和文化遗产学者,贺云翱在扬州为运河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了大量工作。
“扬州是我国长江和运河交汇处重要的‘十字渡口’与枢纽城市。”贺云翱说,扬州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滨江城市,是拥有丰富长江文化的名城,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的核心城市之一。扬州应该紧抓机遇,开展专题调研、编制专门规划、设立专门项目库,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提升整个社会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认知。同时,扬州要通过长江和运河文化,加强与长江沿线城市、运河沿线城市的互动,发挥“通江达海”的优势,使城市影响力和发展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贺云翱表示,今后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扬州发展,为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尽应尽责任、作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