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构筑绿色工业体系 破解“工业固废”难题

扬州日报 2023-12-29 09:30

  近年来,扬州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22年全市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3.9%,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66.7%。

  但亮眼的工业成绩背后,也暗含隐忧。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持续增加。要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优化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是关键。化废物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是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必由之路,也是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扬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激活“无废工厂”,到建设“无废园区”,再到加快绿色产业结构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走出了一条破题工业固废的扬州路径。

  打造“无废工厂”激活“无废细胞”

  工厂,是整个工业体系中的第一环,也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源头。我市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推动重点工业领域的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稳步下降,从源头上减少固废产生。

  被称为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用品之都的杭集镇,拥有牙刷生产及相关配套1600多家企业,年产牙刷75亿支,全球每三支牙刷就有一支来自这里。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原料,会产生大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为此,该镇以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以及推动边角料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抓手,探索日用品制造业“无废工厂”建设新路径。以新华笔刷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牙刷材质研发上下足功夫,先后生产出竹子、金属牙刷柄和从蓖麻油中提取出可降解的生物基材质作为牙刷刷毛,在实现产品可降解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业固废的产生。

  据了解,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种类主要为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和其他废物,其中冶炼废渣占比高达40.58%,行业企业的“无废”改造尤为重要。秦邮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铁水240万吨、钢坯240万吨、成品材200万吨的企业。在2020年,该企业投入约2.6亿元新建高炉渣和转炉钢渣处理生产线,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矿渣处理成可直接外售的矿渣微粉,不仅解决了固废处理问题,还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无废工厂’的打造,激活了整个工业的‘无废细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全市纳入统计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约39家,综合利用能力约600万吨/年。

  建设“无废园区” 聚合“无废动能”

  将工厂集聚成园区,以此聚合发展动能,是高质量发展下各个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但这一“集聚效应”同样也会导致固废的产生。推动“无废园区”建设,迫在眉睫。

  在“无废园区”的建设中,化工园区因其工业固废产生量大、环境风险高,成为践行“无废园区”理念的先行者。今年8月,化工园区正式启动“无废园区”建设,协同推进治污、降碳、减废,努力打造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材料化工产业园。“我们将努力探索建设路径,力争‘无废园区’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扬州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顶层设计入手系统谋划、从一线企业出发科学制定,化工园区对照《扬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要求,全面梳理“无废园区”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制定《“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细化主要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思路。该园区立足于已有完备的焚烧、填埋、综合利用等企业,探索危废收集处置“班车”“网约车”“顺风车”转运模式,打通小微产废企业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不同企业产废情况、生产工艺进一步研究梳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具备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试行“点对点”豁免利用、梯级利用;鼓励企业处置设施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区内危险废物消纳率,打造园区“无废”产业集群;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危险废物及一般工业固废监管水平。同时,园区智慧平台系统将与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形成数据回流通道,切实降低企业填报负担,提升监管效率。

  “2024年,将在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推进‘无废园区’建设,以此引领工业园区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治理能力的引领示范作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升级“绿色产业” 破题“工业固废”

  随着“无废工厂”和“无废园区”的建设,全市工业固废处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为了破解旧收贮运体系不够完善、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低价值等问题,《扬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工业低碳发展、加快绿色产业结构构建、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被放在了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篇章中的首位。

  邗江区杨庙静脉产业园正是这一理念践行的一扇“窗口”。该产业园打通了固废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与业态为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园区。

  今年,我市全新升级“613”产业体系,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主导产业集群,攻坚突破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3条新兴产业链,全力打造成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为了回收利用好企业聚酰亚胺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甲基乙酰胺的废溶剂,宝应县在柳堡镇打造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并引进了一家固废处置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5亿元建设,实现电子新材料产业园生产原料的循环。

  “高新、绿色产业结构的发展,恰恰契合了工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可进一步破解‘工业固废’难题。”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绿色工厂6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