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汉族农耕文化的产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可以说,汉代时徐州香包工艺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香包都用高级锦绣制成,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历经唐宋,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初,香包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而且香包作为佩饰盛行一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包工艺。
徐州曹氏香包源于1914年,由第一代创始人曹玉九传于长女曹凤英(已故),至今已传承到五代。徐州香包的制作享誉中外,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井秋红:曹凤英的小女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曹氏香包的传承人。
从小耳濡目染的井秋红14岁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和曹氏香包的制作工艺,过去做香包可是个苦差事。井秋红说,特别是到了夏天,天气特别热,还不能开风扇,否则棉花和中药就飞的到处都是。
曹氏香包传承到现在,一直都是坚持手工制作,刺绣、铺药、缝包,每个环节对艺人的要求都非常高,甚至近乎苛刻。井秋红说,每一个产品都融入了艺人的感情,香包这个东西是有生命的,一针一线缝进去的都是一种情节,一种意境。
井秋红在继承传统香包制作的基础上苦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香包的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变化。
至于香包里飘散开来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香草味,则是因为里面含有冰片、甘草、连翘、金银花、白芷等十八种中草药,配方是由井秋红的外祖父研制出来的,还可以预防感冒、驱蚊虫、除臭汗、净化空气。
传统的技艺,加上不断创新,曹氏香包在众多民间艺术品中脱颖而出。《龙凤呈祥》、《吉庆有余》、《连年有余》、《布袋和尚》等自创作品在省、市民间工艺品大赛中屡获大奖。
2014年青奥会时,井秋红的香包作品引得彭丽媛和多国领导夫人的赞叹。
女红,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千百年来一直象征着中国女人的一种尊严,一种心态,一种个性,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从井秋红的身上捕捉到的曹氏香包的骨与神。如今,曹氏香包已经传承五代,他们在传授运用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和坚持的精神。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便捷化,精美的工艺品只用3D打印机就可以轻松做出,费时费力的传统手工技艺渐渐被遗忘。但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可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埋没。为了延续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徐州香包艺术,需要香包手艺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对香包进行传承和发展,对香包文化进一步认识和认可,让这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香包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