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计划于今天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首飞时间预计在90分钟至两个小时内,首飞时共有5人登机。一个新飞机的首飞有其特殊意义:它既是由设想变图纸、图纸变实物、实物能飞行等一系列工作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新型号诞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这架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制造”大飞机背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与了研究工程的多个环节。
承担国产大飞机研制项目140余项 经费过亿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圆中国人大飞机梦想的大飞机之路正式起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遴选29名骨干教师直接参与中国商飞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其中,18名教师半年时间在上海参加方案论证工作,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参与高校中人员最多的。研究成果为C919大型客机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张召明教授所在的风洞实验室承接了C919型号研制的相关风洞试验、朱春玲教授领衔研究团队,从2008年开始,为C919进行防冰系统的测算。杨善水教授负责的“C919大型客机供电系统架构论证和仿真”项目,为大型客机供电系统的设计提供支撑。
此外,南航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在飞机设计、空气动力、结构强度、材料制造、适航管理等领域,共承担140余个项目,经费过亿元。南航科研人员还参与了C919机翼设计、特别是增升装置设计,机翼型架外形设计,高巡航气动效率超临界机翼气动设计。
提升C919装备技术 保证七部段一次行对接成功
飞机装配技术是飞机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据统计,飞机制造过程中50%~70%的时间和成本都用在了飞机装配上。
南航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集数字化测量、控制及检测于一体的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装配系统,研究成果已在ARJ21中得到应用,成功实现了ARJ21 06架的对接装配。从该架飞机开始,已经生产的所有ARJ21飞机都应用了该项技术。“之前的飞机部段对接较多使用人工对接,该项技术在ARJ21上的应用,为C919做了技术积累。”黄翔教授介绍道。此外,他们团队开发的数字化测量和检测技术,保证来自不同公司研制的C919七大部段能够一次性对接成功。
为C919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持 做大飞机的“安全卫士”
关于安全性,民机研制领域有一句话:研制什么飞机听市场的,如何研制 却要听适航的。
孙有朝教授团队承担了二十余项与C919安全性适航相关的项目,贯穿大飞机设计、制造、运营、维修的全寿命周期。团队开发了大型客机可靠性安全性基础数据库,搭建了大型客机虚拟维修性设计与验证系统、构建了飞机驾驶舱人机工效仿真验证平台,团队研究成果为C919大型客机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与适航验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此外,据孙教授介绍,为对接民航产业对适航人才的需求,南航从2010年设立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后改名“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并采用高考直接招生、理工类新生选拔、相关专业优秀学生补充选拔三种方式,组建本硕连读的适航培优班,每届约30名学生,持续为民用飞机研发与运用培养适航技术与管理优秀人才。
“适航,说到底就是为了确保公众安全,将来乘客可以放心乘坐C919,因为我们是它的‘安全卫士’。”孙有朝教授对大飞机充满信心。
C919总师为南航校友 为大飞机输送千余名毕业生
中国大飞机项目凝结着一代航空人的梦想,而南航立足于“航空报国”的使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航空人才。
据统计,南航有1100余名校友在中国商飞公司任职,占公司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其中,200余人担任了商飞公司及下属各个中心管理及技术的领导或技术骨干,服务于公司的发展建设和型号研制,涌现了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史坚忠,副总经理、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商飞上飞公司总工程师姜丽萍等杰出代表。
南航校长聂宏教授告诉记者,近年来,南航平均每年输送百余名优秀毕业生前往中国商飞公司,还通过开设“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联合招收博士后等形式,为中国商飞公司提供大型客机研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双方还采用共同聘用和共同支持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引进顶尖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通过共同开展对外教育培训、联合培养等形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