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毕飞宇| 天涯咫尺江苏人

2017年05月22日 15:47:55 | 来源:江苏国际频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这是苏北的大地,没有高的山,深的水,它平平整整,一望无际……这是毕飞宇小说《平原》的

  苏北平原上的风景,是出生在兴化乡间的毕飞宇再熟悉不过的,他笔下的绝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家乡土地上一季季的耕耘收获之间。他说:“我毕竟是在苏北平原上长大的,应当说我对苏北平原,苏北平原上的人,尤其是苏北平原上的农业活动,人类的基本的生存活动,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个都是我感同身受的东西,是我血管里面的东西。”

  生动自然和朴实的劳作中,毕飞宇开始了最初的书写。他回忆称,在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有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就是爬进空教室,拿粉笔把黑板写的满满的。

  童年时无拘无束的书写渐渐发展成对文字真正的喜爱,即便文学理想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毕飞宇还是选择了自己的路。从中学到大学,收到的退稿信一封接一封但他毫不气馁:“无论他退到什么时候,我相信迟早有一个编辑会发现我的作品,只是时间没到而已。”

  毕飞宇内心的预言没有落空,他的创作渐入佳境。既写出了《青衣》《地球上的王家庄》这样脍炙人口的中短篇,也有《玉米》系列、《平原》这样完整表现人物一生命运沉浮、生死哀乐的长篇大作。

  20113月,毕飞宇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共同入围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凭借《玉米》最终获奖;同年8月,又以盲人题材的《推拿》问鼎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家乡的泥土、庄稼,风俗和人,也在毕飞宇的文字里一点点清晰丰满,凝结成当代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风景。

  2014年,他和两位好友商议,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毕飞宇工作室”的一套四合院对外开放,办起了小说沙龙和广场书屋。书屋里的两万多册图书,都是毕飞宇向全国的出版社募集而来。小说沙龙每个季度都会邀请一位著名作家,和兴化的文学爱好者们研讨创作一年四次,毕飞宇自己从不缺席。

  毕飞宇说:“在兴化,我们一个158万人的县级市,热爱文学的人特别特别多,那么多的人围在一起,大家在一起讨论,我每次都有很强的满足感。”

  毕飞宇的好友、小说沙龙的共同倡议者、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余亮这样评价毕飞宇:“他这个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走得这么远,从兴化出来,跟他本身内在的素质有关系,我经常跟所有朋友讲,我虽然跟毕飞宇是朋友,可是我非常佩服他,他身上有正气,作家的正气。所以他做什么事跟我们反复强调:奉献为主。”

  毕飞宇则说:“人到了50多岁过了半百,他内心他也有压力,他也会问自己,你活这么大岁数了,你为社会做过些什么,尤其在老家,许多孩子也拿我们当做人生的榜样,这个时候我们有条件有可能,那么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发自内心我们是高兴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