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无锡|游惠山的“酥糯香甜”

2017年07月03日 10:16:09 | 来源:情调无锡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惠山荣享着“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美誉,今天惠山的葱翠,更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然而二泉水却难现当年的润泽。当惠山下的小吃店重打起老字号时,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惠山旧时的酥糯香甜。

  惠山油酥、硬蚕豆和腊烧片

  惠山油酥

  游惠山,原能吃到多种著名小吃,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小吃保存至今的只有惠山油酥和惠山油酥饼了。

  多年前,在惠山直街上和山门口,有多家自做自卖的惠山油酥店铺,其中较有名、铺面较大的是开在惠山山门口对面的“朱鸿兴”等几家。当时无锡人和外地游客到惠山游玩,都要买一些“金刚肚脐腊烧片”馈赠亲友。

  惠山油酥又叫“金刚肚脐”,售卖油酥的店铺,都以重糖、重油标明自己产品的质量,惠山油酥大小不等,最大的有汤碗那么大,最小的就是现在常见的油酥。当年惠山油酥的酿芯由多种干果、蜜饯合成,口感松软,咸甜适中,油酥之“酥”,只需你放手稍重些,就会散口。腊烧片是一种较普通的面制小食品,现成已多年不见了;另有一种也是用面粉拌芝麻用油炸成,体积只有花生样大小,口感较硬的“硬蚕豆”,适合年轻人咬嚼。“硬蚕豆”和腊烧片一样,在今天的市场上消失了。

  “尤家祠堂”油酥饼

  油酥饼

  “尤家祠堂”的油酥饼,是旧时到惠山的老游客必去品尝的名小吃,享有盛名约有一百多年了。依稀记得年轻时吃“尤家祠堂”的油酥饼时,一个饼拿到手里得小心翼翼,一不留神,油酥、芝麻纷纷落下,撒得满台都是,于是不得不想尽办法去吃它,吃相可就显得狼狈了。这种“入口而化”的油酥饼,最受老年人欢迎。现在锡惠公园仍有油酥饼供应,售价不低,可“酥”的程度差得太远了。

  黄公涧“松花粢团”

  松花粢团

  春末夏初,当惠山上松花盛开的时候,游惠山的人便可以享受到一种精美的食品——“松花粢团”。

  “松花粢团”的制作者,多是惠山附近的农民,当山上松花盛开,便去收集松花,他们用糯米煮熟后,放在石臼中椿成软软的粉团,然后放在洁净的用“光漆”漆就的木板上,挑了一副清洁、干净的木担,停歇在惠山山麓“黄公涧”边。爬山下来的游客,到了黄公涧是又渴又饥,在感到燥热的时候,看到卖“松花粢团”的小贩时,很多人就会围在担前购买。这时,小贩会从洁白的毛巾下面揪出一块弹性十足的熟糯米粉团,拌上冰糖屑、芝麻、豆沙、玫瑰屑,捏好后,将粢团放在松花中滚,于是一只鹅黄色的“松花粢团”就放在你的面前了。这种既糯又甜、又香又凉的粢团,吃在嘴里真是妙不可言。可惜这种精美的食品已消失多年,如今我在市场上买来吃的“双酿团子”,其口感品质仍无法与“松花粢团”相比拟,至少它缺少了一些野趣。

  大孙巷四角菱

  四角菱

  每当云淡风轻的秋季到临,惠山迎来了旅游的旺季,这时到惠山去秋游的人们,一面饱览惠山的秋色,另一方面则是到二泉去品茶。当年的秋光里,二泉亭上的“景徽堂”和“漪澜堂”及附近祠堂中的茶座,都是茶客如云。

  那时,山上的泉脉未遭到破坏,所以到泉亭上品茶,都能享用到真正的二泉水。好奇的人们,往往将茶水倒在茶杯中,到茶水满杯口时,放下铜元或硬币,杯中的水绝不会溢出口外。当茶客们品茶的时候,便有小贩们拿了一只小竹篓放了一些热腾腾的“四角菱”来兜售,这些篓中的四角菱都是正宗的“大孙巷”四角菱,只只饱满。略带浅黄色状如馄饨的菱,有它一定的标准。真正的“大孙巷”菱,每斤一定是十五只半,咬一口便有一滴甜水,软糯适口,有些老年人因年老齿豁,为了品尝“大孙巷”四角菱,特意带了剪刀,以便剪开菱壳吃肉。这个季节,又正当附近的“胡公祠”中的桂花盛开,阵阵桂香袭来,品茶吃菱,真是惬意万分。

  桂花栗子、蜜汁白果

  桂花栗子羹

  惠山的另一种特产“桂花栗子”也已绝迹多年了。桂花栗子树原来数量便不多,在抗战前,也仅有二、三十棵,多数种在“娘娘庙”周围,每当栗子收获的季节,树的主人将毛栗子收下,剥成栗子,装在四方的粉红色纸盒中,每盒一斤,售给慕名前来的顾客,作为珍品送给亲友。同时又会挑选一些栗子,制成栗子羹供应游客。桂花栗子比良乡栗子颗粒还要小一些,又软又糯,吃在口中有淡淡的桂花香。

  当年这个栗子羹摊设在“寄畅园”边“邹文恪公祠”前,同时供应的还有“蜜汁白果”。惠山地区多银杏树,白果也是就地取材。但这两样食品售价昂贵,一小碗栗子羹要大洋四角、蜜汁白果也要大洋三角,而且设摊供应时间极短,只有中秋前后十天左右,然而慕名前来品尝的人却是绝不会错过的。

  日寇侵占无锡后,桂花栗子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到解放初年仅存两棵,位置在锡惠公园映山湖旁,不久便夭折绝种了,殊为可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