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中国同胞在危难时分的南京守望相助

2017年12月09日 16:44:36 |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同胞相互支持,与外籍友人一道救助难民,共同谱写了人道主义赞歌。

  许传音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住房委员会负责人

  许传音(1884-1971),安徽贵池人。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以世界红十字会南京分会副会长的身份,加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任住房委员会负责人。安全区解散后,担任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委员,继续救助难民。

  ▲许传音(右一)与家人合影

  齐兆昌

  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负责人

  齐兆昌(1880-1955),江苏南京人,建筑师。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任金陵大学(宿舍)难民收容所所长,保护和救助了一批妇女和儿童。

  ▲齐兆昌

  ▲齐兆昌的助手吴浩玉 

  陈嵘

  守护金陵大学(农科作物系)难民收容所

  陈嵘(1888-1971),浙江安吉人,金陵大学森林系主任。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在金陵大学(农科作物系)难民收容所巡逻,手持布告阻止日军闯入,并多次与外籍人士一起冒险到日军司令部提出严正交涉。

  ▲陈嵘

  韩湘琳

  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负责人

  韩湘琳(1906-?),山东临淄人,拉贝的秘书和翻译,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粮食委员会主任,并管理西门子公司难民收容所。

  ▲韩湘琳

  ▲拉贝与韩湘琳在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前合影 

  程瑞芳

  魏特琳的得力助手

  程瑞芳(1875-1965),湖北武昌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南京大屠杀期间,她协助魏特琳管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收容所。

  ▲程瑞芳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三至左五依次为陈斐然、魏特琳、程瑞芳 

  ▲程瑞芳(右)帮助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的妇女纺线谋生

  王耀庭

  魏特琳的中文教师

  王耀庭(1885-1958),江苏南京人,魏特琳称其为“大王”。他与魏特琳一道向日军交涉,填写、整理了近500份难民诉求。他的3个孩子也加入志愿服务队,为难民服务。

  ▲王耀庭 

  陈文书和徐淑德

  黑暗时期的美好姻缘

  南京沦陷后,陈文书(又名陈斐章)应马吉之邀,担任拉贝的助理,了解各难民收容所的情况,经常与粮食委员会副主任休伯特•索恩(宋煦伯)一起运送粮食。在一次阻止日军强奸妇女的过程中,陈文书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下跪。徐淑德本是到安全区避难的难民,后来担任护士。她的善良和顽强打动了陈文书,而陈文书的机智勇敢也深深吸引了徐淑德,两人结为夫妻,共同救济难民。

  ▲陈文书 

  ▲徐淑德

  寂然法师

  大难中的大慈大悲

  寂然法师,1935年出任栖霞寺监院。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将寺庙辟为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两万多名难民。1938年1月25日,他领衔签署了《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有关的人》的抗议书,列举1938年1月4日至20日日军在栖霞寺的暴行。

  ▲寂然法师遗像

  ▲在栖霞寺三圣殿石窟内避难的难民

  整整80年过去了,伤痛依然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感谢这些闪现人性之光的中国同胞,他们在危难中的南京伸出援手,在充满恐怖与绝望的寒夜,与同胞相互扶持着走向光明。

  (来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