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读就错的15个地名,敢不敢来测试一下?

2017年12月18日 07:49:24 |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微信公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有些地名表面上一眼就认识,

  背地里却一读就错。

  即使是南京人也不能幸免

  01

  盋(bō)

  这个地方,很多南京人都应该知道,盋山其实就在清凉山公园南,虎踞北路东侧、乌龙潭公园的西侧,这是一个海拔仅45.3米的小山,叫做山,也真是很迷你的样子,不过它的历史倒是很悠久,据说古时候有一种陶器,外形像盆,却比较小,专门用来盛饭,被称为“盋”,盋山的外形正像一只盋。

  02

  訾(zǐ)营

  这是个村名,在六合横梁。据称,清道光年间,一个姓訾的家族从徽州迁到这里定居,村子就叫“訾营”。

  03

  郄(qiè)坊

  位于汤山,因为郄氏定居得名。郄姓同样少见,读音为“qiè”(切)。

  04

  巽(xùn)离村

  巽(xùn)离村在栖霞八卦洲,xùn,音同“训”巽和离都是周易八卦中的卦名。

  05

  篻(piáo)郎头

  在江宁横溪,此村有一口水塘,塘边长满一种坚硬的竹子,这种竹子学名为“篻”,音“piáo”,村子因此被叫做“篻塘头”,后来讹传为“篻郎头”。

  06

  六(lù)合

△六合止马岭

  稍微了解六合地区方言的人都会知道,无论是有关地名的还是在数字当中提到的,当地人有关“六”字的发音其实都是“lù”。根据文史专家考证,六()合这样的读法在当地已经沿用一千多年了。

  07

  丁解(xiè)

  解是个多音字,用作姓氏时应该读(xiè位于江北的丁解,大部分人会念成丁解(jiè),但这里的“解”表示的是姓氏,因为丁解村形成于清代末年,村中姓丁和姓解的人比较多而得名,所以推出这里的解应该读(xiè) 。

  08

  周家凹(wā)

  南京有很多**凹,大部分人会读成āo,其实凹是个多音字,可读āo或者wā,读āo的时候指的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方;读wā的时,意同“洼”,在南京有很多*家凹,都应该读wā。

  09

  大校(jiào)场

  “大校场”对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大校场最初是明代军队的校场,称为“教场”,后来衍生为“校场”,康熙南巡时在这里搞过阅兵,因此很明显这里的“校”正确读音是“jiào”。

  10

  小行(háng)

  《金陵十记》中称:小航乃南京著名四大浮航之一,依地理位置考察,古小航即今安德门外之小行(háng)。民间传说,小行(háng)得名是因为街上各设米行。可见无论从史书记载也好,民间的说法也罢,发音都应是小行(háng)。

  11

  北圩(wéi)路

  很多人一看到圩,就会脱口而出(),但其实圩是多音字,读(wéi)时,指江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读(xū)时,指湘、赣、闽、粤等地区的集市。

  12

  蓁(zhēn)巷

  “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清代时,南京城北较为荒芜,那时的蓁巷就是荆棘丛生的荒地。

  13

  虎贲(bēn)仓

  贲读(bì)时指文饰,装饰得很好;读(bēn)时,指奔走,快跑。虎贲,勇士也,贲同奔,像虎一样勇猛有力。虎贲仓是太平天国时期,东王府的遗址之一,时隔近一百三十年的今天,东王府遗址还留有原名虎贲仓、黄鹂巷、罗廊巷、侯家桥、华藏庵等地名。

  14

  膺(yīng)福街

  膺,胸也。膺福街位于中华门城堡东北处,原名“英府街”,因明代英国公张辅府第在此而得名。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李鸿章取“膺祥得福”之意,遂改名为膺福街。

  15

  笪(dá)桥

  建邺路南侧,评事街北端的笪桥,是明代南京元宵灯市所在地。笪桥的笪是一个姓,正确读音是“dá”。相传此桥是茅山第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以建桥人姓氏取名。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 编辑/季玉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