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浜祠堂群11座祠堂完成修复或重建,唐英年祖先祠堂唐襄文公祠“修旧如故”

2018年01月23日 12:02:54 | 来源:江南晚报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连日阴雨过后,昨天露出阳光,无锡惠山古镇游人穿梭,刚修缮的宝善桥不时有人上下。从宝善桥向东北方向望去,又一批祠堂建筑出现在眼前。惠山古镇进入申遗倒计时,古镇上祠堂群的修复也快马加鞭。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惠山浜地块涉及11座祠堂,主体建筑现已基本完成修复,预计春节期间开放。

  11座祠堂中7座是老祠堂

  惠山古镇“人杰地灵”牌坊后是上河塘、下河塘祠堂群,沿河两岸茶室林立,人们喜欢坐在这里喝茶聊天,消磨时光。无锡人为老祖宗留下的这笔财富自豪不已,外地游客也觉得这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祠堂确实了不起。眼看着祠堂群的范围越来越大,一座座老祠堂得以修复,无锡人说不出的高兴。惠山古镇二期工程是锡惠景区与惠山古镇一体化运营后开展的最大祠堂群修复项目,之前一直处于规划、论证阶段,去年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从惠山古镇建设与申遗工程指挥部申遗推进办获悉,二期工程分两块两步实施,去年7月底,惠山浜地块先期动工,祠堂群建筑面积为8332平方米;上河塘祠堂群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预计今年上半年实施。眼下,惠山浜沿河祠堂群修复工程已接近尾声。

  据了解,惠山浜祠堂群是指宝善桥东北方,西自宝善桥北堍以东,东至古华山路寺塘泾桥,北至通惠西路,南至寺塘泾桥围合的区域,共有祝太守祠、龚氏宗祠、唐襄文公祠、徽国文公祠、蔡孝友祠、李阁学祠、陈文正公祠、王文正公祠、龚祠、万祠、唐桐卿祠这11座祠堂。其中,7座是老祠堂,王文正公祠、龚祠、万祠、唐桐卿祠4座祠堂经专家建议,作为异地重建祠堂。7座老祠堂中,被列入无锡市文物遗址控制单位的有陈文正公祠、李阁学祠、唐襄文公祠和徽州会馆(又称徽国文公祠)这4座。为配合修复工程顺利展开,申遗推进办业务主管金石声跟同事们参与了前期修复方案的编制论证,同时收集整理了祠堂文史资料。他介绍,从历史建筑角度看,这4座祠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氏祠堂为古镇增添亮点

  无锡唐氏家族是庞大的工商业世家。去年,江苏发展大会期间,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回到家乡无锡,对祖先的祠堂很是关心。唐英年不止一次对媒体和公众强调,明代抗倭民族英雄唐荆川是他的祖先。“惠山浜祠堂群修复的这11座祠堂中,就有唐英年祖先的祠堂。”金石声提到的是唐襄文公祠。祠堂主祀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唐顺之。以顺之弟唐立之配祀。光绪三年(1877)由其裔孙懋勋捐资请建。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明江苏武进人。唐顺之学识甚博,后又任兵部郎中,视师浙江,亲率舟师水兵,大破倭寇贼于海上。唐顺之工古文(秦汉散文),是明中叶文坛上巍巍一大家。人称“荆川先生”。著有《荆川先生文集》。

  唐襄文公祠跟其它在原址上修复的祠堂情况类似,祠堂木构架主体较为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内部结构被改建,部分应用了现代建筑材料,有损祠堂原真性与完整性,亟待抢救保护,恢复旧貌。古镇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祠堂修复技术上有难度,申遗工程指挥部建设部门对此非常慎重,请来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陈同滨研究员进行指导,由苏州的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部门编制修缮文本方案,经多次专家论证,并通过文物、规划部门批准,适时实施,做到修旧如旧。据悉,唐襄文公祠已基本完成修复,接下来将与唐氏文化研究会联系,重点介绍唐氏无锡实业家的事迹,突出唐英年家族对民族工商的贡献,为惠山古镇增添新的文化亮点。

  2020年将接受国际专家检验

  惠山浜祠堂群沿寺塘泾而筑,在建筑和河塘之间自然形成了蜿蜒的街道,在祠堂与祠堂之间也有巷道存在。金石声介绍,这一区域沿用老地名——惠山浜,作为区域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区域还保留了一株老树,就在徽州会馆门前。这株老树曾出现在民国年代的老照片中,是目前仅存的一株老树。此外,设计部门为了强化宝善桥至寺塘泾桥的空间视觉,在寺塘泾上新建了一廓桥,名为“如意桥”。惠山浜祠堂群修复过程中,还在原址恢复建筑了一座牌坊,位于祝太守祠前。据调查,此坊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拆除,坊额书“乐善好施”。“惠山浜现在越来越好看了。”金石声透露,3月份,惠山浜祠堂群的建筑部分将全部完成。目前,大部分祠堂的门面都已有模有样,景区在业态选择上也严格把控,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以文博类为主,现已有烟标、钟表等多个民间博物馆计划入驻。祠堂中间将开设茶馆等休闲设施,预计春节期间对外开放。2020年,惠山古镇将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重点样本接受国际遗产专家的检验。金石声推算,按照目前的工程进度,今年,古镇核心区即将完成修复,2019年完成古镇配套旅游设施的建设,到2020年迎检完全来得及。

  惠山浜主要祠堂简介

  唐桐卿祠

  祀清乡贤唐锡晋(1847—1912),以字桐卿显。光绪十一年(1885)恩贡生,十四年授安东县教谕,改铨长洲,以出资助赈保道员。唐锡晋是晚清最杰出、最卓著的救赈官吏,历时长达37年,地域遍及山西、河南、江苏、山东、陕西、湖南、吉林、甘肃等八省,府、州、县计51处,行程东西南北中,数万余里,赈款百万余数。

  徽国文公祠

  祀宋儒徽国公紫阳朱元晦朱熹。祠又称“徽州会馆”。康熙三十一年(1692)裔孙朱祖功奉建。布置方面拟与无锡商会安徽商会联系,作为“徽州会馆”介绍安徽商会在民国以来在无锡的业绩。另一方面,介绍朱熹学术。

  李阁学祠

  建于光绪年间,祀清赠内阁学士李金镛(1838—1890)。李金镛,字秋亭,号丽卿,清无锡人。李金镛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出资救济灾民,独自出资修复锡邑著名的洛社大桥。李金镛又一勋功在筹办漠河金矿。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漠河,终年55岁。赠内阁学士。人称“黄金之路辟路人”。

  龚节愍公祠

  祀明殉节中书舍人改行人龚廷祥。祠旧称中翰祠。康熙五年(1666)巡抚韩世琦奉檄建。咸丰十年(1859)、光绪五年(1879)裔孙龚福基等重建。

  蔡孝友祠

  祀明旌表孝友蔡元锐、蔡元铎。乾隆五十五年(1790)裔孙蔡承烈奉檄建。蔡元锐、蔡元铎,国子生,居锡控江门外。明时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蹂躏无锡。蔡氏兄弟欲乘船把父亲送进城里避难。谁知倭贼早已占领城郊,元锐只身出面与倭寇周旋。父、弟获救,但他却被倭寇俘获杀害。后弟也遭倭寇毒害。事迹随后传颂乡里,为朝廷以“孝友”旌表。

  祝太守祠

  祀汉九真太守祝良。光绪三年(1877)裔孙祝亮寅、祝继勋等建。祝良,后汉临湘人。性勇而果敢有决断。永和(136—141)时,岭南边将交结蛮人反叛,被李固推荐拜授九真太守职,率兵平叛。祝良身先士卒,只身单骑冲进贼阵,晓以利害,叛军军心瓦解,降者数万。

  王文正公祠

  祀宋尚书令魏国公王旦。乾隆六年(1741)裔孙奉建。王旦(957—1017),字子明,大名莘(山东莘县)人。太平兴国(976—984)进士。淳化二年(991),任右正言,知制诰。真宗时任中式舍人。寇淮罢相后,真宗用他为相达12年之久。

  陈文正公祠

  祀汉太邱令陈寔。道光十三年(1832)裔孙陈云升等请建。祠在惠山宝山桥北李祠左。陈寔(104-187),汉名士。字仲弓,颍川许(河南许昌东)人。东汉末党锢之祸起,捕杀正直士人,人多避锋求免一死,只有陈寔自请囚禁,坦然独对。后遇赦得出。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季玉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