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乡愁”的老南京年俗来了!时光流逝,情怀依旧……

2018年02月15日 14:08:30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年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民俗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但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金陵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访南京各区,重温记忆中的南京年味……

  秦淮·逛灯会 

  “上灯了——”一句浓郁古朴的南京话,第32届中国·秦淮灯会开启了。灯会期间,秦淮河上摇曳生姿的波光,夫子庙、老门东熠熠生辉的灯彩,吸引了无数的市民游客。

  本届灯会以“一城一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中华门城堡、大报恩寺、东水关公园为重点,在去年布展范围基础上,新增了明城墙风光带展区、东水关公园(含内秦淮河东段)展区、秦淮源头溧水展区,共设8个展区和一批公共氛围区,以“灯”为媒、以“会”结缘,最大限度串联起遍布老城的历史文化资源。老南京人说,不去夫子庙看灯会不算过年,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晚上你会去看灯吗?

  高淳·跳五猖

  “跳五猖”源自楚文化的傩戏,是一种祈福纳祥的古典民间舞蹈,始于西周,2009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许多民间舞蹈不同的是,跳五猖的每位表演者都要头戴猖神面具、着神袍,而且面具、服饰都得与天干、五行、五色相配。五猖是指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的神灵,也称五方帝君,跳五猖是在祭祀神灵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一种民间舞蹈,不少舞蹈动作来自武术套路,舞蹈动作粗犷而奔放,有驱邪纳祥的象征。

  赏民俗,看这里:

  高淳老街的“新春嘉年华”、桠溪慢城的过大年“幸福年味”活动安排了最原汁原味的高淳民俗表演,可以欣赏到舞龙、舞狮、跳五猖等诸多精彩表演。

  溧水·打社火

  相传五代南唐时,柘塘镇东南一公里处建有一座大山庙,供奉着“祠山大帝”。所以每年从除夕开始直至元宵节,柘塘镇各村村民都要到大山庙去敬香,同时安排“打社火”活动。逢年过节,在“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锣鼓不响,庄稼不长”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社火演出队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将喜庆之日变成“狂欢节”,而溧水的“社火”以打鼓庆祝为主,打鼓时采用的技巧全国独有。

  观民俗展演,看这里:

  演出地点:傅家边梅花广场

  农历初六(2月21日) 晚7:00

  1 鼓乐《盛世欢鼓》

  2 舞蹈《江南柳》 

  3 客家民歌《打秧草》

  4 舞蹈《爱我中华》

  5 胸鼓舞《越来越好》

  6 客家民歌《数青蛙》 

  7 《跳铛铛 》

  8 手铃鼓舞《花儿这样红》

  9 客家民歌《采茶舞》

  10 舞蹈《和谐中国》

  浦口·手狮舞

  浦口永宁手狮舞,道具即是用竹片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狮者的手柄,单人舞于手中,人数可多可少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此舞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为当时驻守在永宁地区的太平军战士健体、强身及与民同乐时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此舞便保留下来,为当地百姓在节日之时庆典、娱乐时用。

  栖霞·龙舞

  栖霞龙舞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舞蹈,属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栖霞龙舞,历史悠久,在明代,这里就有龙舞活动流传。历史上的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每到元宵节期间,社社都要上龙王山出会,祭拜龙王,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中国龙舞一直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在道具制作、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大致划分为“南、北”两大派系。其中,栖霞龙舞类属南方龙舞,但栖霞龙舞既有江南精巧纤丽的特色,也具有北方龙舞古朴刚劲的风格,堪称南方龙舞中的一支独立分支。

  活动时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地点:栖霞古寺前广场

  江宁·短途游

  江宁各旅游景区、乡村游景点都为游客准备了年味十足的丰富活动,游客春节长假短途游,可以考虑到江宁泡温泉、喝鸡汤,或者赏舞马、住民宿,体验浓浓的乡愁和年味。黄龙岘茶文化村景区将举行赏花灯猜灯谜、迎财送金活动,游客猜中灯谜,答对问题,可获得精美礼品,还有精美戏曲演出;横溪街道西岗社区在除夕夜、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三天举办非物质文化皮老虎演出,组织锣鼓队挨家挨户拜年……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