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冷到亲民!博物馆打破“围墙” 用IP“激活”文物

2018年04月24日 18:39:2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如今的电影、游戏等创意产业里,大家言必称“IP”,这里的“IP”就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近几年里,更多的文博单位也开始利用IP进行文创开发,而盘活这些文博领域曾经的“沉默”资产,也有助于让文化走进生活。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文创设计,让古老的紫禁城成了“网红”;同样坐拥丰厚文物资源的南京,各大博物馆也不甘示弱。在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来自南京市20多家博物馆的百件文创产品正在现场“打擂台”。

  因为《国家宝藏》节目,南京博物院馆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被更多的观众所熟悉。而在现场,竹林七贤的形象从沉重的墓砖上“走”了下来,通过竹刻技艺,跃然于一根戒尺上。创作单位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馆长谷正宏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和南京博物院合作开发的文创产品,他们平时就特别注重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积累了很多知识产权品牌的资质,我们在做文创的时候,就坚持品牌化。之前先做标准,做产品的商标、产品的版权,最关键的就是它的专利,形成了自己整套的金陵竹刻文创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

  当文博单位决定打开围墙,拥抱创意,所迸发出的能量惊人。故宫博物院目前就已经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南京市博物总馆产业部文创办主任贺湘介绍,这次的文创产品评选就是各家博物馆拿出已投入市场的产品进行比拼,不少都是馆里的“脱销常客”,而从这百件入围产品还可以看出IP设计利用当中的思路变化,“以前文创产品更多是摆件,现在文创消费主力是90后,更多看中趣味性和实用性,现在博物馆做文创更接地气。”

  另一方面,现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开发,也已经从过去仅仅是“萌萌哒”的衍生品,向着文博IP开发进行转型。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文创负责人蔡梅说,过去很多的文创设计是“复制黏贴”,等于是将文物上的形象抠出来,原封不动用在产品上。而现在,更多的文物作为IP形象,衍生出更多维度的应用,“像今年上《国家宝藏》的琉璃拱门,以这个IP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创产品。这个相当于是馆藏的文物资源。另外我们也自己有原创性的IP,包括我们开发青少年朱棣,比较萌萌的、可爱的这种形象,除此之外也开发了‘朕能量’系列,这个IP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打造了‘朕能量’表情包,在微信上、自媒体上进行传播。”

  当然,现在的博物馆IP开发也面临着创意同质化、专业性不够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平台搭建,来加强博物馆优质文物资源与各行业优质内容生产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切实提高文博创意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