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70后”桥隧硕士不简单,在常州地铁1号线3.2公里高架桥梁上实现了全程施工清水混凝土,桥梁主要构件数据超国内一流水平,实物质量、工艺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2016年8月,这“3.2公里高架桥梁”被江苏省住建厅评价为“最好的高架桥梁”。
他,就是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监、副总经理王卫星。
(左一)
“铁面无私”总监、“工匠”总监,这些“爱称”都是工友们给王卫星取的。记得前几年的虹西路施工,在摊铺沥青前,施工方已做了300米水稳基层试验段。而王卫星发现,“水稳基层钻芯不成型,这样的路最多只能用两三年就得重新返工”,他当场开出了“返工通知单”。施工方眼看投入七八十万元做的试验段打了水漂,气得把“返工通知单”给撕了。面对施工质量问题,王卫星正气不减,坚持原则,最终,施工方只得重新铺设完整段道路基层,直到检测合格。
2014年10月28日,常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拉开序幕。在1号线最南端采用3.2千米高架形式,包括阳湖路站和南夏墅站2个高架站。作为高架段副总监,王卫星提出了高架桥梁“全程施工清水混凝土”方案,没想到却被业内知名专家们给否了,原因是桥梁清水混凝土没有国家标准和规范。
而王卫星不愿放弃这一梦想,他率领团队与参建各方一起从收集相关资料入手,研究施工方案与工艺,最终确定了“室内试验+线外实践+现场施工”方案,还自行编制了“高架桥梁清水混凝土”标准,并付诸实施。目前,已完工的高架桥梁墩柱、箱梁等混凝土构件尺寸准确、棱角分明、线条直顺,表面平整、洁净、颜色一致,且有明显的镜面效果、瓷釉效应。这些惊人效果引起了业内关注,并受到省住建厅、国家住建部的通报表扬,合肥、上海等20多个城市慕名组队前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由王卫星牵头组织的3项QC创新成果获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二、三等奖。他作为主要起草人员还参与编制了1项省级规范,参与完成了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2项军队重点科研项目等,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省住建厅百名“优秀监理工程师”等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如今,王卫星从地铁1号线转战2号线,将把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2号线的后续施工中。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