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味道在于“鲜”
文蛤之鲜,千百年以来
一直是南通的味道之极
有人说,没到过狼山,等于没去南通;不知张謇,等于不了解南通。而没尝过文蛤,你就不知道南通的味道。
南通的味道在于一个“鲜”字,刀鱼、鲥鱼、河豚,固然也是那里的上乘鲜味,而文蛤之鲜,千百年以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直是南通的味道之极。
在南通人眼里,招待客人,如果没有文蛤,那是不能成席的。
晋人王嘉在《拾遗记》中载,“瀛洲,东有渊洞,有鱼千丈,色斑,异端有角,时鼓舞、群戏。远望水间五色之……”那时已然勾画出晋时吕四四面环水、孤悬海上的地貌。这里物产富饶,米酒飘香这里是著名建筑大师陶桂林的故乡这里沉淀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韵,她就是一颗闪耀的黄海明珠——吕四港!
相传明朝的正德皇帝到江南游春,乘船驶进黄海突遭暴风,飘流三昼夜后泊到南通吕泗附近的秦潭村。饥肠辘辘的一行人上岸求食。时值夜深,渔家女秦娥便以大麦蚬子饭和文蛤菠菜汤予以款待。风流倜傥的正德皇帝见到热气腾腾、喷香扑鼻的渔家饭菜,竟狼吞虎咽起来。特别是又鲜又美的文蛤菠菜汤,不但喝个精光,还连声赞道:“好鲜,好鲜,真是天下第一鲜。”
文蛤并非如东特有,广东、广西、辽宁、福建等地亦产文蛤。但放眼全国,最鲜美的文蛤非南通文蛤莫属。广东广西的文蛤产量虽大,但文蛤壳子薄、肉也薄,辽宁的文蛤壳子厚、肉薄,只有南通文蛤壳厚肉肥,口味最佳。
这主要与南通的地域特点有关,由于地处长江与黄海交界处,这里的浮游生物十分丰富,给文蛤的生长提供了极好的饵料,文蛤吃得好、环境好,自然产籽多、长得肥美、口味鲜美。
文蛤的食用可追溯至上古时代。《韩非子·五蠹》篇就有“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之记载。《周礼》有“共白盛之蜃”句。我国历代古籍如《山海经》《礼记》《左传》《齐民要术》《酉阳杂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随园食单》等书中都有关于文蛤的记载和有趣的传说。古人甚至认为“海市蜃楼”是文蛤吐的气所致。
现代考古人员曾在古汉墓中发现文蛤之壳。可见文蛤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作为美味佳肴,似乎以北宋为盛。王安石欧阳修吃过文蛤写下赞咏诗。
文蛤不仅是很好的美味,同时,人们发现其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誉文蛤美味的同时指出,文蛤其味咸、性冷、无毒,可滋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治寒热引起的结胀、妇女瘀血,宜煮食;又能醒酒。
不仅如此,文蛤因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而成为理想的蛋白源,特别是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高而成就了“天下第一鲜”的美名。
文蛤鲜美无比,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爆炒、煨汤、生炝……比如:文蛤蒸蛋、文蛤海鲜豆腐盅、文蛤菌菇面疙瘩、清煮文蛤、翡翠文蛤饼。
其实最有趣的还不是吃文蛤,而是到滩涂上去踩文蛤。如东启东的老百姓不说踩文蛤,而叫踏蛾。
人只要两只手往后头一背,两只脚在沙滩上不停地踩踏,踩出了水以后,文蛤就会从沙子里挤冒出来。因为是用脚在不停地踩踏,所以叫踩文蛤。
开发旅游以后,不仅有中国人专门到海边来踩文蛤,还吸引来不少外国人。因此有人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海上迪斯科”。现在如东的东凌和北坎就有这种特色旅游项目。
(来源:罐头文艺微信公众号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