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百戏盛典”演绎时代芳华 全国348个剧种首次大规模集中展演

2018年11月09日 15:39:15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汇中国百戏 展戏曲新颜”。自戏曲百戏(昆山)盛典10月26日开幕起,类型各异的戏曲演出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戏曲研究者、爱好者云集昆山。10月29日,百戏盛典首场大戏——全国八大昆剧院联袂献演经典昆剧《牡丹亭》,更是盛况空前。

  此后,京剧、白剧、陇剧、蒙古剧等众多剧种带来精心准备的代表性剧目,相继在昆山的淀山湖镇、周庄镇、锦溪镇等专场完成演出。箫管沉沉,余音绕梁。这个秋天,昆山成为观赏中国戏曲的万花筒,为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们带来丰盛的戏曲盛宴。

  百戏盛典计划用三年时间,使我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用鲜活的舞台表演方式,在“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昆山集中展演。这在我国戏曲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新时代戏曲发展的精彩亮相,具有摸家底、催生机、传精粹、看问题、寻对策的多重意义。

  本次展演中,既有京剧、昆曲、越剧、评剧等流布范围较广、知名度较大的剧种,又有北京曲剧、苏剧、姚剧、莆仙戏等只在一个省份流布的剧种。既有丹剧、竹马戏、傩堂戏等平常比较少见的剧种,还有彝剧、蒙古剧、仫佬剧等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此外,梨园戏、瓯剧、渔鼓戏、文曲戏、西秦戏等40多个仅有一个国办团体(天下第一团)的戏曲剧种也将得以展现。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是为人类所共享的文化遗产。众多经典之作在昆山予以荟萃展演,体现了中国戏曲传承者们对时代、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高度的自信和自觉。”今年102岁高龄的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用亲笔签名、口头传授的方式,为百戏盛典送来祝福和期望。

  “这是全国戏曲调研基础上的大动作,是戏曲走进新时代的里程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说,“昆山人民是很有眼光的,很看重稀见的民间戏曲,踊跃参与,这都令我非常感动。我要向昆山市委市政府和昆山人民,为这次重大文化活动所作的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中国戏曲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濒临衰微的小剧种如何继续传承并重新绽放光彩?这些都是摆在当代戏曲人面前的问题。作为本次百戏盛典重要的子活动,11月3日,来自戏曲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齐聚昆山,召开戏曲主题性研讨会,共同探讨戏曲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路径及未来蓝图。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自文艺事业“百花齐放”方针提出以来,戏曲界对于保护小剧种这一点是一脉相承的。此次展演的关键点也在于保护小剧种。保护小剧种并不是让它在温室中成长,而是通过演出,亮出它们的特色,改进以往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的问题,让小剧种真正成为戏曲丰富性的表达形式。

  “中国戏曲没有断裂,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戏曲剧种之多有关,显示出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上海大学教授朱恒夫认为,剧种多样性的存在满足了人民群众欣赏本地戏剧的需要。同时,保护了丰富的艺术基因和地域文化。每一个剧种都是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结晶,根系着人们浓浓的乡愁。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说:“以剧种为活动单元的展演,是空前盛大的作品成果亮相。我们要牢牢把握创作这个中心环节,以精品树形象、作导向、促繁荣,以展演为契机,全面推动戏曲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百戏盛典期间,戏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每场演出前,各个剧团都将拿出特色藏品。“民国手抄影卷”“老调电影版照片”“白族女子头饰”……各院团纷纷拿出传家宝,为戏曲博物馆建设添砖加瓦,给中国戏曲史留下丰富的资料与实物。

  据了解,百戏盛典活动将持续至12月初。本次参加盛典演出的剧目(折子戏)共计156个,涵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个戏曲剧种,共有76场专场演出,其中包括大戏14台和31个折子戏组台晚会(每台演出2场)。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