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40年·见证】大国重器,掘山劈海

2018年12月12日 16:20: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从贫弱到富强,从灰暗到明亮,每一幅奇迹重生的画面,我们都收入眼底,一眼望穿流年。有打破禁锢的释放,有改变世界的主张,每一个闪耀时代的瞬间,我们全写入历史,刹那化为永恒。江苏新闻广播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独家策划《见证》。我来过,我看过,我记录过,我是记者。 

  1985年,年轻的范红玲进入“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做厂报的采编工作,那个时候的厂报叫《路友报》,道路的路,朋友的友。 范红玲告诉记者,那个时候风华正茂,每当厂里的喇叭放起歌曲,大家都会高兴地跟着唱。“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

  改革开放的岁月里,由徐州原来“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现在的“一城青山半城湖”,而徐工集团,也一直都与时代共振。

  在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架构后,徐工的设备和人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范红玲就在厂报上开辟了“一带一路”小专栏:“产品出口之后,有这么多的技术服务人员,要让人家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感受到我们徐工人也是非常有正能量的,所以说就写一带一路上的故事给大家分享。”  

  盛世修志,范红玲自豪的是,她曾作为第一编篡人员,参与了《徐工集团志》的编写工作。

  “我翻开《徐工集团志》,从最初的工程机械厂到筑路机械公司,从徐工科技公司,在到现在的徐工集团,工厂的每次变迁,都镌刻着改革的烙印。2003年的时候,徐工的营业收入和销售收入双双超过了百亿元。”范红玲至今记得,当时集团还给省里面发了喜报。10年之后,徐工又跨入了千亿关口。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供应商,徐工集团的产品覆盖16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世界级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步履式挖掘机,它能翻越四米高的障碍,还上过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习总书记去年来视察的时候,还给他表演过那个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这个产品像钢铁螳螂’。”范红玲说。

  这方土地上能诞生出一家世界级的企业,背后凸显的是装备制造业的力量,确切的说,它是国家的工业力量,而它的动力,当然就是改革开放。范红玲说,40年持续不断地改革,徐工跟国家其他行业一样,创造了很多奇迹,她很高兴能够亲身记录了这个过程: 2011620号,它是委内瑞拉政府项目,总价值7.446亿美元,当时是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第一大单。遇到了改革开放,整个国家大发展的机遇,徐工集团就是由大船变舰队了。”

   改革的时代,波澜壮阔。范红玲告诉记者,明年她就退休了,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没有遗憾,只有幸运和自豪:“我在徐工30多年,见证了徐工从几个亿,一直发展到过千亿,我们徐工的装载机,就是做行业和世界的标准,作为一个民族的品牌,我们是很自豪的。”

  徐工集团的广场上,一片黄色海洋,一排排威武的“大黄蜂起重机”正整装待发,新的梦想会有更多的奋斗者去见证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孙茂强 王文欢 编辑/秦玉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