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民居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标识
精美的门鼓
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泰州的一对门鼓
更是罕见
宝藏名称:木门鼓
年 代:清代
馆藏单位:泰州市博物馆
级 别:馆藏珍品
木门鼓是一对,黄杨木材质,上面呈圆鼓状,下有底座,通高58.5厘米,鼓径49.5厘米。正面是三只狮子戏绣球花纹,中间的绣球上雕满米字纹,形似一个藤球,三只狮子围着绣球逆时针同向而戏,反面浅雕对称的折枝花纹,简单明快。木鼓的底座似翻卷的荷叶,两边弯曲,中间有叶筋。
门鼓到底有啥用?
门鼓一般放在宅院的门槛两边,可以稳固门柱,防止门柱摇动,绝大多数是石质的。民间有门鼓驱邪避灾之说。
在古代,门鼓石是功名与权力的标志。明清时代,对门鼓石有着严格规定和等级区分。皇族或官府的门前用狮子形的;高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狮子,低级武官的门前用兽头的;高级文官的门前用箱形有狮子,低级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富豪的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普通民宅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
专家点评
泰州市博物馆馆长解立新:
“石质的抱鼓石比较常见,但是木头的抱鼓石却十分罕见,何况还是用珍贵的黄杨木制成的。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具有象牙般的视觉和手感效果。其生长极其缓慢,难有大料。据说,一棵700岁的黄杨树,主干直径只有30厘米,所以黄杨木多用来与高档红木搭配加工成极其精细的雕刻作品。
明清木雕是中华木雕工艺的集大成者,这两件木门鼓正面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凹凸有致,细部刻画生动传神,很好地表现了幼狮憨态可掬的神情。背面用浅浮雕雕刻,线条转折有力,而不失曲柔之态,代表了当时木雕艺术的水平,很是珍贵。”
背景故事
木门鼓出自扬州八怪之手?
【松林庵里的六朝松】
老泰州除了有一大批寺院,还有很多的庵堂,木门鼓便出自著名的松林庵。
松林庵是座僧庵, 庵内曾有棵古木,人称“六朝松”,庵也因松而名,遗址在原松林小学(现在的海陵区教育局)内 。相传,这对木门鼓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所留。
【高凤翰,山东胶州人,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雍正年间,高凤翰至扬州,任泰州盐运分司坝监掣,与扬州、泰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泰州任上约4年时间,在公务之外,潜心于书画创作和砚台收藏研究,完成了著名的《砚史》初稿。
其实,木门鼓是否真是高凤翰所制,已无从考证。不过,古人附庸风雅,他们觉得如此美好的物件应该不是凡人所为,加之高凤翰诗画俱长,又很擅于治砚,故而人们更愿意相信是高凤翰留下的。
(来源:凤城泰州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