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情概况

2019年04月09日 11:04:25 | 来源: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部,辖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个区无锡经开区,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7.45万。近年来,无锡分别获评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科学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称号,并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等荣誉

  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城历史三千余年,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南奔,定居梅里(今新吴区梅村街道),建“勾吴”国。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正式置县。1949年设无锡市和无锡县。无锡地区历来崇文尚教,被誉为“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民族民间音乐宝地”,是顾恺之、徐霞客、钱钟书、徐悲鸿、华彦钧(阿炳)等名人的故乡。无锡籍及在锡工作的“两院”院士有近百人,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无锡经济发达、工商繁荣。早在19世纪中期已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和闻名遐迩的“丝市”“布码头”。20世纪初诞生了荣氏家族等一大批工商业巨子,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被誉为“小上海”。70年代末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祥地,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新世纪以来,无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贡献率、单位土地产出率、企业规模实力全省领先,经济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无锡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苏南沿江产业带和沪宁城市发展轴的中点,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境,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沟通南北,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横跨东西,沪宁、京沪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城铁、地铁联接内外,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通航城市达58个,无锡航空口岸实现双向开放,无锡(江阴)港是长江出海口的重要换装港,拥有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

  无锡风光秀美、景观众多。山水资源得天独厚,集江、河、湖、泉、洞之美于一体,是全国10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有国家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27家。近年来,无锡重点建设了灵山大佛景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祠堂群、阖闾城遗址博物馆、荡口古镇等一批具有无锡特色的旅游休闲精品,“太湖明珠,魅力无锡”的城市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2018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高。全市15个主要经济指标中,10个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38.62亿元,增长7.4%,增幅跃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上千亿元台阶,达到1012.28亿元,增长8.8%。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其中工业投入增长10.5%、民间投资增长10.7%。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消费满意度测评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创历史新高,实现进出口总额934.44亿美元,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567.81亿美元,增长14.7%。企业实力持续提升,净增规上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1721家和570家,均位居全省第一;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累计达到138家,均位居全省第一;69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等4个“500强”榜单、占全省入围数的30%,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强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618.71亿元,增长9%,增幅20年来首次跃居全省第一。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揭牌。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95家,国家物联网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筹建工作有序推进,物博会、才交会等重大展会成功举办。创新能力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73%,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评价,节约集约用地综合指数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太湖新城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基本到位,江阴县级集成改革和徐霞客镇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第二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县机构改革等正式启动;赋予江阴市282项行政权力、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187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落地见效;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顺利完成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到位注册外资37.15亿美元,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无锡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药品进口口岸通过国家级评估验收。

  四是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积极打造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苏南硕放机场升格为“4E”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21万人次,洲际货运航班频次全省第一;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南沿江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锡澄城际轨道S1线、宜马快速通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地铁1号线南延线全线“电通”,3号线一期全线“洞通”,4号线一期进入盾构施工;蠡湖大道、江海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及具区路、吴桥东路等重点道桥建成通车。制定出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无锡入选“全球智慧城市20强”榜单。更新翻建各类农村住房2457户,阳山镇入围中央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累计建成江苏美丽乡村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

  五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实施“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超额完成“减煤”“减化”任务。制定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主要指标好于全太湖平均水质。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70.7%,提高3个百分点。在全省首创设立环保检察官办公室,全面实施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随机抽查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体系。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获评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太湖新城获评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六是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富民增收深入推进,扶持自主创业2.86万人,带动就业11.3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989元、30787元全省前列。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开展新一轮合作,南信大滨江学院正式招生,南理工江阴校区、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开工建设。全面实施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优化工作。成功承办首届江南文脉论坛,加快筹建无锡美术馆新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满意度全省第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两会”部署,无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实施六大战略,坚定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实现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更强,经济运行和发展态势更稳,生态质量和人民生活更好,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更优,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基础,夺取“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关键性胜利,奋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