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戎丽娟 摄像/夏天 剪辑/毛婧
11月10日-15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扬子江作家周”在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汇聚南京,共论文学。其中,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著名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的到来,更为本届作家周增加了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元素,也扩大了南京及作家周的国际影响力。
人物名片:
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1980年代起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阿多尼斯是作品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迄今共发表有《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这是我的名字》等26部诗集,并著有《稳定与变化》等文化、文学论著、杂文集20余种,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编纂类作品。他对诗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都在阿拉伯文化界引发争议并产生深远影响。曾荣获布鲁塞尔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法国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德国歌德文学奖等数十项国际大奖。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2009年3月,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首部诗歌中译本《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2019年10月,译林新又出版了其中文版的中国题材长诗《桂花》(全球首发)。
南京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城市
在这次作家周之前,阿多尼斯已经来过南京多次,可以说是南京的老朋友了。不过,在我苏网的采访中,他仍然对南京赞不绝口,他说:“我每次来南京,都加深了对南京的爱。”这份爱不仅源自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更是因为他认识了很多南京的朋友。阿多尼斯盛赞他所认识的南京作家、诗人和文化界人士,“我从他们身上发现了巨大的创造力”。
对于南京刚刚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的称号,阿多尼斯毫不犹豫地认为,南京配得上这个称号,“但是我希望还有更广泛的词汇,能把南京的音乐、南京的绘画、甚至南京的美食,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容纳进去,因为南京的美很丰富,不仅仅在于文学”。
我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
这次出席扬子江作家周,阿多尼斯还带来了自己的新书《桂花》。《桂花》是阿多尼斯的首部中国题材长诗,记叙了他去年秋季的一次中国之行。诗作中,孔子、杜甫、黄山、桂花等国人熟悉的元素比比皆是,充分流露出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热爱。
对此,阿多尼斯说,他对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我来说,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家,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对中国怀有特殊的感情”。
阅读,是另外一种创作
一谈到诗歌,年近九旬的阿多尼斯就显得神采飞扬。虽然已经是一位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诗人,但他并没有表现得“高冷”,反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大家亲近文学、热爱文学。他说:诗歌给我带来了我所拥有的一切,“诗歌还让我更深地了解自己,也让我更深地了解他者,让我知道怎么去生活”。
所以,去读诗吧!“阅读,是另外一种创作。”阿多尼斯给读者留下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