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章见证戎马生涯
范老年轻时的戎装照
范老获颁的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向少先队员宣讲红色精神
扬州最后一位老红军、原扬州市第二饮食公司离休干部范德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5日晨6时50分逝世,享年99岁。这位身经百战、与党同龄的老战士,节俭朴素了一辈子,留给子女的最后交代也是“一切从简”。
最难忘平型关大捷
百战归来,伤痕累累终不悔
昨天,范德明老人家中,鲜花点缀,哀乐低回。遵从老人的遗言,子女们只布置了简单的灵堂。然而,仍有不少人自发前来悼念,他们中有相熟的邻居,也有陌生人,大家都来向这位老红军作最后的告别。
1921年10月,范德明出生于山东省单县范庄的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5月,他到河南省于城县李庄去探望朋友,被这位朋友说服留下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红军游击队战士;1946年1月,在山东临沂独树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参加平型关大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斗战役,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父亲的戎马生涯,范老的儿子范扬生如同历历在目,因为老人常常对子女们讲起那些战斗故事。范扬生说,20多年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父亲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他的脖子上一直留有一个明显的弹片伤痕,腿上也是伤痕累累。“父亲说,伤再重一些,人早就没有了!”
范扬生说,父亲最难忘的战斗就是平型关大捷,这也是他参加的第一场大战。
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会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那一年,范德明只有16岁。9月24日凌晨,他与战友们一起向指定伏击地出发。深秋的雁北,天气清冷,当时天下着大雨,战士们只穿着单薄军装,又破又烂,路滑也难走,战士们把枪弹挂在脖子上手拉手艰难前进。到达伏击地点,战士们埋伏在湿地、山崖上待命,又冷又饿,但士气高昂。
当时,范德明拿的是一支老百姓用的土枪,装备极差,但战斗打响后,他就与战友们勇敢地冲下山去,毫不畏惧。经过反复拼杀,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这也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每每讲到这里,他总是扬眉吐气,豪气冲天。”范扬生说。
去年国庆恰逢老人生日
激动得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56年,范德明从江苏省军区转业,来到扬州工作,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扬州饮食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广陵区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保持着一名老红军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本色,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离休后,范老依然发光发热,通过宣讲、撰文等形式,传承红色精神。去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10月1日当天也是范老的生日。范扬生清晰记得,那天,父亲特别开心,从头至尾看完了国庆大阅兵全程,一坐就是三四个钟头,激动得老泪纵横,还兴奋地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
“这是我们以前在部队经常唱的一首歌,一唱起来,我就有股精气神,催我要永葆革命青春!这也是我国广大军民非常熟悉的一首革命传统歌曲。我至今都记得。一高兴,我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时,范老这样对子女说,他还祝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早日进入全面小康。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范老对子女反复嘱托的是:“你们要永远跟党走,是党给了我们今天的一切!”
去年“八一”前夕,曲江街办解放桥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来看望范老。“老人说过的话、讲的故事,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社区党总支书记邹庆文说道,范老反复强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现在能够安享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全靠党的关怀和照顾。 通讯员 刘志刚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