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多山,素有人均“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独特的山水地貌,导致农村空间结构、农业生产力布局较为分散,住房也呈现出零散、因陋就简等特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尤为迫切。
近年来,盱眙县坚持把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龙头工程”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暖心工程”,用心筑起农民的安居小康梦,初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还涌现出天泉小镇“农旅+”、芦沟小区“老鹅+”等一批特色农村新社区,谱写了新时代山乡“居”变新篇章。
想明白“人往哪里去” 确定方法路径
盱眙县顺应农民普遍意愿和城镇化规律,系统谋划、通盘考虑、分步实施,在布点上注意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等规划有机衔接,绘好“规划图”和“施工图”,以此为契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
调优村庄布局。该县注重发挥规划集聚集中的引领功能,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向城区、镇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聚集,三次产业向规划功能区及农业规模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规划建成区集成。按照“多规合一”要求,保证不用错地、不建错房,完成《盱眙县镇村布局规划(2019年版)》编制,共规划发展村庄107个。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6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35个,城郊融合类村庄7个。
注重政策引导。按照“先申请后实施,先安置后拆除”的要求,做好农民新旧住房的过渡安置。出台搬迁农户安置工作实施意见,在购买普通商品房上,成立县房地产与金融企业支持农民住房条件改善行动联盟,开发商对农民群众进城入镇购买商品房给予3%~5%优惠,县里给予最高4万元财政补贴以及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在购买定向安置房上,实行限定价和优惠价,最大化让利于民;在规划发展村庄扩建插建翻建上,出台政策给予奖励补贴。2019年进城入镇购买商品房2193户,占全年完成数的50%。
突出分类指导。按照“进城、入镇、留村”的路径,建立“3+8+N”分级房屋供给保障机制,即在该县的淮河、穆店、古桑3个城郊镇街,由平台公司建设位置佳、体量大、配套好的御景佳苑等“进城”安置项目;该县其余8个建制镇各选择1~2块国有土地,由平台公司建设鲍叔雅苑等大产权“入镇”安置项目;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建设黄花塘镇芦沟小区、明陵社区等一批新型农村社区,优先选择一批有历史传承、自然风貌的规划发展村庄进行扩建插建翻建或改造提升,用于搬迁群众“留村”安置。对四类重点对象户,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通过政府托底安置,采取廉租房、共有产权、集中供养等形式改善其住房条件,2019年共完成555户危房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省定372户任务。
研究透“房子怎么建” 打造本土特色
农房改善是打造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改善后的房屋既是农村居民日夜生活居住的“家”,也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与品味的展示,更是乡情乡愁的延续。盱眙县坚持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将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做到既保障基本居住又兼顾改善需要,既完善功能配套又塑造地域特色。
规划注重“优”。建立清华、南大、东大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比选库,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奖励优秀规划设计项目,保证项目规划编制高质量。编制《盱眙县农房改善住宅建筑图集》,按照现代、乡土、传统等不同风格,设计60㎡、75㎡、90㎡、120㎡、120㎡以上不同户型面积,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避免兵营列式、千村一面。出台《盱眙县新型农村社区农房改善项目规划设计导则》,对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统一标准,实现控成本、集约化。
标准坚持“高”。明确县国联集团、天源控股集团国有平台公司作为大产权项目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的县级融资与建设主体,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农村新型社区主推“农民自建、统规代建”模式,采取村民自愿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方式,以竞标形式选择好施工队伍、建筑材料厂家,并落实县住建局、镇村建站、监理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四级监管责任,确保新建房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成本、进度得到保障。
品位彰显“特”。突出盱眙山水人文特点、生态本色和自然肌理,强化特色景观塑造,在建设规模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体量不低于300户,规划发展自然村庄插建、扩建不低于50户,并且一律在3层以下;在特色塑造上,充分利用本土建设材料,挖掘风土乡情,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水塘、碑石,让村民留住乡愁记忆;在绿树景观上,采用本地适生品种,以碧根果等果树和自繁草种为主立体搭配,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亲切宜人的绿化景观;在细节处理上,对房间尺寸、卫生间布局、阳台封闭、楼梯踏步高度、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外挂机摆放位置等细节进一步优化,注重住房功能实用。
考虑好“稳得住能致富” 保障安居乐业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最根本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盱眙坚持以农民生产生活为中心,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关键抓手,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配套双轮驱动,引导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农房改善和农民增收同步推进,促进“壮村富民”。
强化产业支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营主体转换,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种植业、乡土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淮河镇明陵社区毗邻明祖陵景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生活社区、生产园区、生态景区“三区”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群众家门口创业就业。社区居民老李瞄准游客资源,流转200亩土地发展“虾稻共生”,并经营龙虾垂钓,一年纯收入近40万元,农忙和旅游旺季还雇请社区10多名邻居帮忙;黄花塘镇芦沟小区老鹅烧制远近有名,通过打造“老鹅小镇”,吸引村民从事鹅养殖业和餐饮业,拉长了产业链;天泉湖附近千亩黄桃远近闻名、畅销全国,就势打造“桃李天泉”小镇,加速了土地流转,促进黄桃产业化发展;天泉小镇依托4A级铁山寺景区旅游资源,积极引导村民投身农旅服务业,培育发展规模农家乐14家、精品民宿6家,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了产镇融合发展。
改善居住环境。对照“七通九有十到位”标准,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满足农民现代生产生活需求。黄花塘镇芦沟小区新建了1900平方米集卫计服务、农技指导、法律援助、水电费缴纳、金融普惠等窗口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达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效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处理、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彻底改变以前农村 “脏、乱、差”现象,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天泉湖镇陡山村被命名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黄花塘茶场被命名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
注重乡村治理。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群众性组织和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天泉小镇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召开党群议事会、举办道德讲堂、开展民主评选文明户等活动,邻里和睦、团结友爱、明德向善的新风尚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