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这首名篇《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于公元1205年,当时的辛弃疾任京口知府,这首词大气磅礴,怀古咏志,充满了悲愤之情,赞扬孙权的英雄谋略,感叹南宋当朝的昏庸,一代词人的爱国情怀忠贞不渝。
词中所写的京口是地名,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古代也叫润州。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自古就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镇江历史悠久,是一座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江南小城的精致和历史的古典美在镇江完美融合。
▲ 焦山
辛弃疾在镇江想到孙权也是因为这里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三座古都之一。“三国”的形成与鼎立,与镇江发挥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就是说,如果没有镇江发挥的作用,也许就不可能形成“三国”。
东汉末年,魏蜀吴争霸天下,东吴军队在曲阿创建;在北固山前峰建造铁瓮城,东吴政治中心西移镇江;鲁肃的孙刘联盟军事战略谋划等等历史重大事件都发生在镇江,铁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之结果。反之,曹操有可能统一了中国。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上,镇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北固山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将都城从苏州迁至镇江,也是在同一年孙刘联合抗曹,上演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蒜山今虽不高,却也是历史见证。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就是在蒜山顶上的亭子里,诸葛亮和周瑜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当他们摊开手掌时,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这才有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火烧赤壁”。因此,这座小山就叫“算山”,这座亭子就叫“算亭”。当时山上长满了泽蒜,所以习惯上称蒜山。
▲蒜山
当时孙权建造的东吴古城名叫“铁瓮城”,又名京口城,子城,周长六百三十步,有西、南两座城门,全部用砖砌成,古城的格局体现了王者的霸气。铁瓮城是建造年代最早、遗迹保存最完整,唯一砌筑护城砖墙而独具特色。
当时孙权尚未称王,但铁瓮城实际上已具备了王城的地位和格局。《至顺镇江志》载:“子城吴大帝所筑,周回六百三十步,内外固以砖壁,号铁瓮城。”清康熙帝作诗云“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形容铁瓮城的雄险。
▲ 铁瓮城南门遗址
当年孙刘联合时,不光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对刘备来说还有一件喜事,就是迎娶了孙权的妹妹为妻,这件历史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辛弃疾诗词中的北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三国山”,位于长江边,北固山上有一座甘露寺,便是刘备和孙尚香成亲的地方。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占据东吴的荆州不还。大将周瑜向孙权献计,以孙权的妹妹孙尚香为诱饵。诱使刘备来到北固山上的甘露寺联姻招亲,想要趁机讨回荆州。不料却被诸葛亮识破,致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甘露寺
北固山最高处建有北固亭,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北固,抒发情怀,留下了众多壮丽诗篇。山顶羊形的狠石曾经聆听过刘备和孙权共商破曹大计。嶙峋的北峰山石最为陡峭,相传被称为“溜马涧”的山路,因为孙刘二人赛马而得名。
山脚下一片浓荫中,长眠着东吴名将鲁肃和太史慈。鲁肃为东吴规划的霸业蓝图,是以割据江东为根本,向西用兵夺取荆州,伺机进攻占据中原的曹操。东吴后来的疆土开拓,基本上是按鲁肃的方案进行。
▲ 古走马涧
镇江留下了遍地“三国”遗迹,走到哪里都能咀嚼到三国文化。点击音频,本期嘉宾为您讲述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上,镇江的传奇和作用。
本期嘉宾: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 王礼刚
移动收听:荔枝新闻客户端“随身听”、喜马拉雅“江苏新闻广播”、蜻蜓FM“江苏新闻广播”
编辑/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