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在心头的记忆:我的父亲是全国劳模

2020年07月21日 15:55:59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每当我想念父亲的时候,就会翻翻这本纪念册。特别是看到这些字迹时,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我眼前……”家住宿迁市区滨江花园小区的赵立伟,小心翼翼地打开塑料袋,指着破旧泛黄的劳模纪念册,娓娓道来。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的父亲赵万斌带领农民开荒种地,精耕细作,创造粮食大丰收。1956年年底被评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1957年2月,赴京参加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与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赵立伟

  赵万斌生于1927年,1952年参加工作,1954年入党,1956年1月担任宿迁县项里高级社主任。

  项里高级社由项里、奎楼等17个初级社组成,当时有农户856户3058人,土地4200亩。“以前经常听他讲,当时社员生活条件很艰苦,靠吃国家供应粮才能勉强度日。父亲当时立志要改变旧面貌,于是开始向辖区土地‘开战’。”赵立伟介绍,一方面开荒种地扩大种植面积,一方面加强田间管理,无论是选种、播种,还是施肥、植保,赵万斌从田管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抓得很紧。

  有付出必有回报。一年后,项里高级社小麦亩产300斤,玉米500斤,再加上红薯等其他杂粮,亩产千斤以上,是其他高级社亩产两倍左右。赵万斌和项里高级社不仅红透了宿迁县,甚至在整个淮阴专区也是农业生产的排头兵。

  1956年年底,赵万斌被评为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项里高级社也得到4000元的奖励。

  代表证

  领到这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赵万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用在发展农业生产上。考虑到当时生产条件落后,经过研究决定购买一头水牛。随后赵万斌赶到徐州,购买水牛后却没有车辆拖运,于是他便牵着水牛,步行120公里,一天一夜后将水牛牵回宿迁。结余下的奖金,购买了一辆马车和其他生产资料。

  1957年2月,赵万斌接到赴京参会的通知,心情激动不已。“父亲经常讲起,当时下大雪,到淮阴也不通汽车,他深一脚浅一脚步行前往。赶到淮阴后坐车到了南京,全省41人集合后一同前往北京参会。”赵立伟告诉记者,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共7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属会议最后一天,2月22日,所有劳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当时参加会议的1000多名代表分列站在中南海怀仁堂门前梯形凳子上,毛泽东、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邓子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走来,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赵立伟指着近2米长的照片介绍。由于照片太长,以前都是卷起来保存的,后来市总工会帮助装裱,悬挂在室内墙上。每过一段时间,赵立伟都会精心擦拭一番。

  奖章

  2009年,平时患有高血压的赵万斌,身体越来越差,后经检查发现,老人患有脑萎缩,不仅智力下降,行走不便,后来甚至连家人也不认识了。考虑到老人的现状,老家拆迁后子女专门为老人购买两间车库,方便他的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照顾老人的重任便落到了小儿媳张德敏肩上。2012年9月,赵万斌病情加重,张德敏愈加用心照看老人。2017年3月,90岁的赵万斌安然辞世。

  在整理老人遗物时,赵立伟意外发现一本1957年2月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打开这本墨绿色纪念刊,首先是毛主席半身像,然后还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章,这枚银质纪念章正面是八角星,中间圆形内侧是麦穗稻穗等农作物图案,圆形中间写着“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两行字。接着便是全体代表合影,也就是那张珍贵的大照片。

  赵万斌部分遗物

  记者看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中,详细记录了此次大会的全过程:开幕式、会议进行中、闭幕式、会外活动、社论特写、专家报告、经验介绍、统计图表、劳模通讯录……整个纪念刊,足足有200多页,图文并茂,十分珍贵。

  赵立伟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老爷子一辈子都工作在一线,在当地口碑很好。他一直教导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更要有感恩之心。我现在是一名城市公交车驾驶员,将时刻牢记父亲的嘱托,一直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

  记者看到,除了这本珍贵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外,老人的遗物中还有10多张不同时期的代表证。最早的是1956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另外还有不少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代表当选证书。

  此外,两本塑料壳装笔记本,记载了赵万斌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你看这一页,记录了当时在哪里购买了多少种子,花了多少钱,有哪些见证人……”赵立伟随意翻开一页说道:“看到这些内容,就能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干部。特别是看到这些他写的字,见字如见人,我会更加思念他老人家!”说到此处,赵立伟眼睛有些湿润。

  “我会好好保存好这些东西,并将它世代相传。让后人也能了解老人的事迹。”赵立伟说。

(来源:速新闻  编辑/徐夕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