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运河百问②

2020年08月10日 15:39:2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悠悠运河,碧波依旧;千年文脉,延绵不休。为了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运河历史、感知运河文化,我苏网、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官网推出《运河百问》专栏,邀请专家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角度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细致梳理,用一个个有趣的知识点带领网友穿行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步入一条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线上运河文化长廊。

  第二问  中国大运河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大运河概念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历史上,大运河一般是指贯通于隋代的隋唐宋大运河,元代以后,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废止,大运河是指贯通于元代的元明清大运河,因为连接北京和杭州,后来被称为京杭大运河。直到2006年,我国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仍旧称为京杭大运河。随着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进程,专家发现用京杭大运河不能涵盖整个大运河,于是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的概念, 2008年在扬州成立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时,参与的城市只有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沿线33座城市,也就是说当时大运河包括的范围只是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直到2009年,从文化遗产保护和国家对内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战略出发,提出了将浙东运河列入中国大运河,这样可以通过中国大运河将沙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在一起。因此浙东运河沿线的宁波、绍兴也列入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这时完整的中国大运河概念才出现

  作者 姜师立:

  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专稿”,仅供运博会宣传使用,谢绝转载,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