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看京杭运河的前世今生(江苏段)

2020年12月25日 14:25:47 | 来源:智绘江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京杭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自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全长约1800千米。

  京杭运河全程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曾经发挥巨大作用的永济渠和通济渠因为历史变迁,政治中心迁移,已经只有遗迹可寻。

  1 夫差在扬州开挖京杭运河

  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吴王夫差筑邗城(古广陵,今江苏扬州),为了北伐齐国在附近开沟,挥动运河开挖第一锹,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到现在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泻湖加以联缀,形成最古老的京杭运河段——邗沟,也是里运河的前身。

邗沟地图

古运河上的瓜洲古渡位于扬州古运河入长江处,瓜洲船闸目前仍在使用

  京杭运河大事记

  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国而开凿邗沟,沟通了淮河和长江,

  公元前361年,魏国挖掘改造鸿沟,北接黄河,构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路交通网络。

  汉朝

  西汉将运河向西延伸到达关中地区。

  东汉开凿阳渠沟通洛水至黄河

  曹操利用黄河古道,开挖白沟等运河,使运河向黄河以北延伸。

  东晋南北朝

  开凿修治浙东运河

  隋朝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疏浚邗沟以及疏凿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开凿永济渠,直抵涿郡。实现了大运河第一次大沟通,对京杭大运河的贡献最大。

  唐宋

  维护和大规模疏浚以及改建部分航道。

  元朝

  开凿了会通河,北通卫河,南接泗水、黄河,从根本上改变了淮河以北大运河的格局和走向,大运河不再流经洛阳,疏浚了扬州运河与镇江运河,形成了南北直行的走向,缩短航程千余里。实现了大运河第二次大沟通

  明清

  1686-1688年,在宿迁与淮安间开凿中河。

  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穿过运河夺大清河入海,造成运河补水不足,通航困难,至此沟通南北的大运河逐渐中断,变为多条局部通航的地区性运河,除江南、淮扬、鲁南、及南北运河等水段外,其他河段逐渐淤废。

  民国

  计划重开运河,但一直未实施。

  建国以后

  北方段部分恢复通航,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一直保持畅通,成为连接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沟通淮河、长江、太湖和钱塘江水系,纵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水运主要通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奠基仪式在扬州三湾公园举行

  2 京杭运河江苏段

  江苏段主要包括中运河、里运河和部分江南运河,在韩庄运河、古邗沟、古江南河等古运河基础上修建而成。

京杭运河江苏段

  中运河

位于京杭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窑湾古镇

中运河

  中运河是指自台儿庄向南穿过淮河至淮阴清江大闸的一段大运河,长186公里,清康熙二十七年竣工。中运河与微山湖、骆马湖和洪泽湖互相连通,原为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里运河

  里运河与通济渠

  里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流经淮安市和扬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古伊娄河)入长江。

  隋炀帝在连通淮安东都洛阳时,开凿了通济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通济渠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西起洛阳、东至山阳(今淮安),后因黄河变道而消失。

里运河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为了加强首都洛阳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疏浚改造邗沟,取代山阳渎,改修成里运河。

  江南运河

流经无锡市区的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段)

  吴国在阖闾、夫差时期(前514~前473)在太湖地区陆续开凿古江南河。水出吴都平门(今江苏苏州北门),西北行,穿巢湖(今漕湖)、过梅亭(今江苏无锡东南梅村)、入杨湖(今江苏常州、无锡之间)、出渔浦(今江苏江阴利港)、入长江而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蜀岗)。吴都以南,于今海宁境内开“百尺渎”会古钱塘江,以运送粮秣。古江南河和百尺渎,系江南运河的前身。

  3 因运河而兴盛的城市

  隋炀帝杨广开掘大运河200年后,晚唐的皮日休作了这首诗,可以看出隋炀帝“罪在当代,利在千秋”,隋炀帝到扬州游玩及漕运的发展,带动了沿线的产业。造就了扬州在唐代时的富庶天下第一。

  “船舶往来,商旅辐辏”。运河畅通后,一直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许多古城、古镇因此而兴起。宿迁的乾隆行宫、淮安的镇淮楼、淮安漕运公署、扬州瘦西湖、无锡清名桥、苏州宝带桥等运河遗迹,形成了运河上的一串明珠。

  古代,大运河最兴盛的是里运河段,近年来,扬州又一次推动了运河的发展,联合沿线34座城市,进行中国大运河申遗,历经8年努力,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扬州三湾公园

  由于扬州北高南低,不能蓄水,三湾这带地处下游,水流下泄迅急,水势直泻无蓄,槽舟、盐船过此常遭浅阻。公元1597年,时任扬州知府郭光复在城南开挖新河,延长河道,也就形成了著名的“运河三湾”。

  淮安——运河之都

  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的淮安,正好在黄河、淮河、运河的交汇处,因此成为明清时期治理运河和漕运物资的关键枢纽。明清两代的管理漕政的最高机构漕运公署和管理河道的最高机构河道总督衙门都设在淮安,造就了当时是不夜城的河下镇,这里还建有全国最大的钞关—淮安钞关(任务主要是征收船税),2008年9月,中国古都学会授予淮安“运河之都”称号。

里运河文化长廊

  本期地图审图号:苏S(2020)003号

  来源:智绘江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