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射中杰出校友陈义汉院士又有重大科学发现!”连日来,在射阳中学师生朋友圈,许多人转发喜讯,为这位杰出校友点赞。原来,同济大学盐城籍院士陈义汉团队研究发现谷氨酸递质系统控制心电活动,为心律失常防治带来新理念。
心电活动驱动心脏收缩,心电活动的紊乱可以导致多种多样的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近日,同济大学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谷氨酸递质系统控制心电活动,为心律失常防治带来了新的策略。该研究成果分别于4月6日、2月6日在线发表于我国权威刊物《细胞研究》和《蛋白质与细胞》。杂志述评认为,他们的研究第一次定义了起搏细胞的新的细胞属性,代表了领域的概念性突破,开启了一个研究方向。
陈义汉院士团队
传统观念认为,起搏细胞释放的电脉冲通过心脏的“导线”(即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通道)发送到每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心肌同步收缩和心脏的泵血,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心房心肌细胞和窦房结起搏细胞存在内源性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该系统以类似大脑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模式在心房心肌细胞中行使功能,并且作为起搏细胞内在固有模件显著性地调控心脏起搏活动和心跳频率。
在针对心房心肌细胞的研究中,陈义汉院士团队研究揭示了心房心肌细胞存在内在固有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该系统通过调控iGluR(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门控电流直接介导心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该研究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操纵可能会为心律失常的防治开辟潜在的新途径。
在针对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研究中,陈义汉院士团队发现起搏细胞类似于大脑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他们发现,无论在胚胎期还是在成年期,起搏细胞都具备该类型神经元的细胞属性和特征性分子元件。他们的研究证明,起搏细胞自身存在独立而完整的谷氨酸递质系统,而针对谷氨酸递质系统的干预可以显著性地改变心率。该研究揭示谷氨酸递质系统充当了心脏内源性心率调控模件。该发现对心律失常特别是起搏细胞缺陷带来的心动过缓或者心动过速的防治具有潜在重要意义。
陈义汉院士
陈义汉1964年生于盐城射阳,高中毕业于射阳中学,心脏病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人类心房颤动致病基因,鉴定出人类心房颤动的部分遗传学和电生理学机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此后他带领团队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方向上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为中国在国际心律失常研究领域赢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