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红色记忆丨苏中七战七捷: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起点

2021年04月16日 10:34:27 | 来源:掌上南通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和平年代 勿忘英雄

  图中似一把刺刀般矗立,直入云霄的宏伟建筑,就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纪念碑由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设计。他用建筑艺术语言再现了苏中战役的辉煌胜利,宛若刺刀的形象象征着当年新四军指战员驰骋华中战场的英雄气概。纪念碑高27米,“2、7”寓意“七战七捷”。碑基、台阶、挡土墙,乃至地面上的几何图形都包含着“七”的寓意。

图片1.png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图片2.png

“天下第一刺刀”后的纪念碑文

  七战七捷陈列馆内收藏着大量历史图片和数百件文物、史料以及中央领导和全国各地书画家的作品500多件,再现了苏中战役的战斗经过和胜利情景,展现出英雄将领的深谋远虑和革命儿女的大义凛然。

图片3.png

七战七捷陈列馆

图片4.png

讲解员正在介绍战役过程

  百变战术振军威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歼敌5.3万余人的胜利。这就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进攻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苏中战役,亦称苏中“七战七捷”。

图片5.png

纪念馆大厅雕像

  1946年6月下旬全面内战爆发,7月上旬国民党以正规军58个旅约46万人向华东解放区发起进攻。苏中解放区是华东解放区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直接威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共15个旅约12万人集结于长江北岸南通、靖江、泰兴、泰州一线,企图先占如皋、海安,尔后再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一线向北进攻,与向淮南、淮北进攻的国民党军相配合,夹击苏皖边解放区首府淮阴。

图片6.png

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苏中地区物产丰富,补给方便,部队成分多系苏中人民子弟兵,熟悉地形、民情,在苏中作战比较有利,遂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第一步在苏中作战,第二步出击淮南。中共中央军委于7月4日指示:胶济、徐州、豫北、豫东、苏北等地国民党军可能同时发动进攻,我军先在内线打几仗,再转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据此,粟裕和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定集中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3万余人的兵力,在苏中军区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充分利用在解放区内作战的有利条件,遂行苏中战役。

图片7.png

华中野战军某部与敌交战

  华中野战军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大打运动战,及时捕捉、创造战机,集中优势兵力于局部战场,有效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先后取得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攻歼战、丁堰林梓攻坚战、邵伯防御战、如黄公路遭遇战7次作战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占进犯苏中国民党军总兵力的44%。作战遵循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方针,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巧妙运用了攻城战、奔袭战、运动防御战、阵地战和预期遭遇战等多种战术,保证了战斗的主动性、突然性和连续性。此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较多有利条件,从而为人民解放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经验。

图片8.png

粟裕在指挥战斗

  七战七捷立功劳

  苏中战役是中央军委在南下作战、外线出击转变为“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战略决策指导下进行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民主决策与战役指挥员粟裕斗胆直陈紧密结合成功取胜的典范。粟裕对战争初期规律的认识,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敌强我弱的总形势下,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成功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创造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原则,是十大军事原则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9.png

苏中战役期间延安《解放日报》连续报道苏中战役的辉煌战绩

  苏中战役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它彰显了苏中军民的伟大力量,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人民的志气,极大地振奋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苏中战役是军事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范例,是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起点,具有战略侦察意义,体现出粟裕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苏中战役为解放战争初期实行内线歼敌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有力依据和宝贵经验,对于确定解放战争的方向,推动全局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10.png

粟裕1946年11月在华中野战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总结苏中战役作战经验

  记者手记: 

  仰望七战七捷的热血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英雄将领的英明韬略、爱国勇士的壮烈奉献。苏中人民不忘先烈、开拓争先、再创辉煌的精神风貌,值得赞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时代我们仍需弘扬七战七捷的革命精神,再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七战七捷”的奇迹,为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和谐与美好贡献力量。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