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批复!南京都市圈凭什么脱颖而出?|评新而论

2021年04月16日 22:51: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首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这个最早从1986年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开始酝酿起步的跨省都市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南京都市圈发展大事记

  1986年6月,在南京召开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第一次会议,成立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

  2002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都市圈规划》。

  2007年4月,第一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召开,有关城市市长签署《南京都市圈共同发展行动纲领》。

  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

  2013年8月,南京都市圈第一届党政联席会议召开,成立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发布《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

  2016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2018年12月,南京都市圈第三届党政联席会召开,审议通过《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打破行政壁垒

  苏皖携手南京当“龙头”

  南京都市圈,顾名思义,南京是都市圈的“龙头大哥”。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地处都市圈中心。《规划》明确的南京都市圈范围主要包括江苏南京市全域,以及镇江、扬州、淮安和安徽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7市下辖的22个县(市、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进一步拓展,涵盖以上8市全域和常州金坛、溧阳,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南京都市圈范围

  江苏省

  南京市

  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

  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

  淮安市盱眙县

  安徽省

  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

  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

  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

  宣城市宣州区

  南京都市圈规划范围

  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2019年末常住人口约3500万。

  从发展能级上看,南京的中心地位更为明显,用“2345”来总结:常住人口占都市圈的20%,经济总量占比超过30%,财政收入占比超过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就可以充分发挥辐射服务和引领带动功能。梳理《规划》不难发现,南京的这些优势领域,也都成为了南京都市圈发展的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构建内外畅通立体交通网,建设“畅达都市圈”、“智慧都市圈”。

  在建南沿江铁路、南京至淮安铁路、南京至句容铁路、南京至滁州铁路滁州段、宣城至绩溪铁路、巢湖至马鞍山铁路;

  规划建设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铁路、南京至宣城、扬镇宁马铁路镇江至马鞍山段、南京经仪征至扬州、南京至滁州至蚌埠铁路、南京至马鞍山铁路、南京至滁州铁路南京段,以及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

  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是共建研究研发应用创新链和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打造创新都市圈和科创共同体。

  重点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共建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宁马、宁滁、宁溧等合作产业园,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经贸平台。

  产业协作方面,围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引导产业错位布局、分工协作和特色化发展,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各城市产业发展重点

  南京: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

  镇江: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物流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创意生活休闲中心。

  扬州: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淮安: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生态经济示范城市。

  芜湖: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现代物流中心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马鞍山: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江海联运物流基地、运动健康休闲中心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滁州:建成都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新兴旅游目的地。

  宣城:打造都市圈重要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休闲旅游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溧阳和金坛: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新兴制造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就业社保和区域治理一体化发展,加快优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共同打造幸福都市圈。 

  医疗: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有序推动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等统一。

  教育:推动建立区域和跨区域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引导名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推进校长、骨干教师交流。加强高等教育交流,探索组建教育科研协作联盟,有序探索跨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及各类教育、实践基地。

  就业服务:建立统一的都市圈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各城市引才引智服务优势互补、业务平台互联互通。

  社会保障: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推行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在区域内探索实行互认互贷。推动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业务延伸到城市“五险一金”及其他公用事业缴费领域。

  都市圈内的城市已经在这样的互动中直接受益。以安徽滁州为例,此前,滁州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全面对接、无缝对接、等高对接,落地苏滁产业园、滁州高教科创城、来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等一批产业项目。通过与南京的“同城化”发展,滁州2019年以GDP安徽省第三的成绩实现跃级发展。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图/滁州日报

  这也让滁州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滁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金力表示,《规划》提出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我们市来说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力争在最快和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建设一批标杆性的工程和示范化成果,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产城融合的新城区。”

  南京与滁州在“同城化”和“高质量”上的良性互动,离不开苏皖两省在南京都市圈发展中一以贯之的支持态度。致力于破除行政的藩篱,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着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规划》重点提出建立健全常态化协商、政策协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跨界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同步构建各方分工落实、实体机构牵头推进、各级财政协同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都市圈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  图/南京日报

  “以都市圈为载体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让发展从单个极点形成一片高原,是最重要的目的。”区域研究专家、《规划》起草人之一陈雯也希望能通过南京都市圈的探索,为跨省都市圈协调提供启示。

  跨区域起步早

  南京都市圈要具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在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培育和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对这两种形态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城市群

  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都市圈

  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群中可以拥有多个都市圈。相比城市群,都市圈以“1小时通勤圈”为特点,更有利于推进空间效率的提升和“同城化”的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由此证明,“十四五”时期,都市圈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空间载体。

  江苏南京 图/视觉中国

  从201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都市圈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全国正在推进的都市圈有数十个,几乎囊括了所有一线以及已经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南京都市圈规划成为首个由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却也并不算意料之外。

  首先,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次,南京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成就,2020年经济总量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城市首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此外,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江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提到,南京已经开通了18条跨市跨省公交线路,禄口机场在都市圈的范围内布局了35个城市候机楼。以南京为中心的跨省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已经有所体现。

  这些因素都为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获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25年,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GDP超过15万元。2035年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目标明确,前景可期。

  强强联手放眼世界

  从“都市圈”到“城市群”

  2019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长三角区域的六大都市圈,除南京都市圈外,还包括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并进一步提出,“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推动杭州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实现杭绍甬一体化。”

  安徽合肥 图/视觉中国

  在与合肥都市圈的协同中,南京都市圈将联动沪宁产业创新带与G60科创走廊,先行布局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和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探索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实现两圈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而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圈内城市重叠的问题也无需太过在意。安徽省发改部门表示,双圈在空间区域上略有重叠,但政策效果其实是叠加的。安徽省对合肥都市圈“十四五”规划编制中,将积极构建双圈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创新型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实现一体规划,分步实施,最终实现两个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长三角范围内,上海的辐射也需要通过南京传导给合肥。”陈雯认为。

  上海 图/视觉中国

  此外,南京都市圈还将强化与上海大都市圈互动,积极融入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主动承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功能疏解,推动南京江北新区、两省自贸试验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促进与苏锡常都市圈分工合作,探索建立设施互联、功能对接、产业互补、市场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借力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服务体系。

  促进杭州都市圈联动,推动在数字经济领域全面合作,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探索建立区域性生态资源、生态技术、碳排放交易平台,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陈宪表示,从都市圈到城市群,实际上都是通过区域化来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更大范围的均衡发展。对于谋求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长三角来说,都市圈的作用不可小觑!

  (来源:评新而论 记者/罗聪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