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六天!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馆

2021年06月10日 17:11: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杨艺)今天(6月10日),记者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建成开放,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活动将于6月16日举行!届时,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也将成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为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传世文物、考古发掘品 万件展品翻开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从河工技术、交通运输到国家治理、文化融合、对外交往,大运河无不透露着中国智慧。扬州也是大运河的源头城市,此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选址在扬州三湾古运河畔,总占地约200亩,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以新唐风建筑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包括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个部分。

  目前,该馆已征集到从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为了更好地延续文脉,展现活态化,展出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开封州桥遗址古汴河河道剖面(长25.7米、高8米),安徽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支持的宿北运河遗址出土的石铆钉,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支持的回洛仓碳化粟米等文物。

  博物馆包括“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和“运河上的舟楫”“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等9个专题展览。观众在展厅不仅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还能感受到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饮食风物、舟船样式、市井生活的自然生态,体验到中国大运河流域的历史积淀和人文风貌,发布会上进行了现场“展透”: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展示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包括沧桑运河之历史沿革、水利工程之天工巧夺、国家管理之天下转漕、万民生业之流蕴风物,同时结合大运河申遗历程,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用静态展品、活态展示展演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突出非遗项目的观赏性,扬州清曲、京韵大鼓、山东琴书、昆曲、京剧等各种艺术交相辉映,五彩的颜料、考究的湖笔、精细的梳篦、玲珑的核雕、典雅的折扇等各种技艺巧夺天工,让观众在展厅中充分感受生生不息的情思和代代相承的美好。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展出的图卷长135 米、高3米,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抓、省国画院具体组织、历时两年创作完成。图卷立足大运河全域,从时间、空间、人文、自然等多个维度,描绘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和沿线的新图景新风貌,先后在南京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展出过,业界称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将由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永久收藏。

  沉浸式体验、世界性对话  “时尚元素”赋予千年底蕴以时代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博物馆以诸多“时尚元素”赋予千年底蕴时代价值。精心打造了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河之恋”,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并通过引入“科技+艺术+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了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另外,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则以“城镇历史景观再现”的模式,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空间。入口从船行至岸边开始,由一条主街将不同时空的“运河故事”进行串联,以真实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体验,多个维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开启一场穿越唐、宋、明、清的时空之旅。

  “运河迷踪”展专为青少年观众打造,在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以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风格呈现,通过“密室逃脱”游戏方式,让观众了解运河水工科技、体验运河探索乐趣、领略运河沿岸风物,相信会成为开馆后的“网红打卡地”。

  中国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地带,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共同语言。为此,大运河博物馆专门设置“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专题展,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同时,通过携手世界运河沿线城市,形成更广阔的运河“朋友圈”,更好发挥大运河博物馆在弘扬优秀运河文化、传播中华文明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考古出土的文物,还希望大家感受到大运河沿岸人民的幸福生活,让展馆成为集公共文化服务、大运河文化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和旅游目的地。相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必将推动大运河文化研究和大运河博物馆事业发展,为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发挥积极作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