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 | 吴治由《中国天眼》

2021年07月22日 15:47:5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收听▽ 

  2016年9月25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它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这一建造在自己家乡的“国之重器”,苗族诗人吴治由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激动之情,《中国天眼》便是其中之一。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然喀斯特洼坑,群山环绕,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镶嵌其中。它被誉为“中国天眼”,简称FAST。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的总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把它盛满水,够全世界每个人分到4瓶水。

  “中国天眼”有多灵敏?假设你在月球上打电话,它可以探测到你的信号。

  “中国天眼”还向世界贡献了大科学工程的中国经验和创新实践: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4450个反射单元构成的反射面;6根钢索控制的30吨馈源舱……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的“南仁东星”,便是为了纪念“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而命名的。1994年,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以免让中国在宇宙探索中受制于人。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

  为了实现梦想,南仁东放弃日本高薪毅然回国,负责“中国天眼”的研究及初步设计。这个项目,光是选址就花费了12年。

  我们的FAST台址“大窝凼”洼坑,是我们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面挑选出来的,我们非常幸运,我们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2012年2月25日,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是架设望远镜的天然“灶台”

  从选址、论证,到设计、建设,身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的南仁东,事事亲力亲为,一干就是22年。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回忆,当初他刚看到相关立项文件时,就被项目的创意和难度深深震撼。

  它是一个500米直径索网,它还能变形,而且它要求的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这在我当时的认知范围内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日夜攻坚,梦想终成现实。2016年9月25日,这个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奇迹落成启用,它能够接收到100多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代表性“名片”。借助“中国天眼”,科研人员可以洞悉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共发现370多颗脉冲星,其中包括距离地球1.6亿光年之外的一颗星,并在快速射电暴等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


2015年7月28日,贵州黔南,建设中的“中国天眼”

  从落成到运行,“中国天眼”不断实现“追赶、超越、领先”。未来,“中国天眼”将助力我国科技强国之路走得更加坚实,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外太空奥秘作出中国贡献。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