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及时总结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深度融合发展步伐,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此次评选围绕新型传播平台建设、精品内容策划生产、“媒体+综合功能”拓展、机构整合流程再造、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六个方面,共评出1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对着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拓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根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靖江市融媒体中心获得2021年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机构整合流程再造类”优秀案例。
靖江市融媒体中心坚持试点先行,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中央厨房”,再造策采编发工作流程,逐步实现新闻资源共享共融、各媒体形态互联互通,架构以省级技术平台为依托的融合生产传播系统工程。
一、优化顶层设计,重组生产要素,构建融合传播新格局。
一是重建组织架构。在机构设置上,打破传统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媒体形态部门设置,按照行政管理、内容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保障四个职能来进行部门设置。二是统筹内容生产。把所有传播平台聚合、相融,统一纳入编委会调度管理范围内,实行总编负责制,避免平台和部门壁垒影响生产效率。三是提升核心功能。把总编室职能进行进一步提升,设立融媒体指挥中心,在人力和资源上进一步倾斜,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机构,统一协调调度全中心资源,对全媒体平台进行布置、指导和监督,对融合生产流程实行全程跟踪。
二、推进技术赋能,发挥平台作用,探索融合传播新实践。
借助省广电总台和头部企业优势资源,构建以“荔枝云”“华为云”“本地云”为核心的“三云”技术架构。“荔枝云”作为内容生产中枢大脑,主要服务于融媒体内容采编生产流程;“本地云”承担传统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业务生产;“华为云”承担“智慧靖江”APP平台运行和智慧城市数据服务接口功能。“三云”通过指挥中心和网络安全软硬件设备完成互联互通,实现全媒体平台的统筹策划、制作和播出。同时,着力架构闭环传播格局,把“本地云”“华为云”发布内容和数据,同步反馈给“荔枝云”,充分集纳全媒体平台数据资源,为开展“二次创作”和分析传播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三、树立全媒理念,深耕融合流程,打造融合传播新模式。
靖江融媒指挥中心
一是紧握信息源头。在日常生产中,提前对线索和选题进行细致分类,根据不同特点,划分为市主要领导、上级媒体、自主策划等九大类型,以选题形式统一提交编前会,经过编前会一体化策划后,集中反馈意见给采访记者,一线记者按照编前会选题策划,在“荔枝云”省级技术平台完成稿件撰写、审核。二是策划引领生产。针对重大选题,上升到编委会层面提前开展选题谋划,明确各平台端口生产要求,由指挥中心生成融合传播选题,部署各生产单位深度挖掘和谋划,“二次创作”后生成短视频、H5、长图海报、综述、评论等全媒体稿件。2020年抗疫期间,累计发布图文、视频信息3500余条,各新媒体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2亿。积极向中央、省市级媒体供稿,《靖江19辆公交车变成移动超市》《靖江,一座温暖的城市》等多篇报道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三是拓展全员生产。以“荔枝云”省级技术平台为依托的融合生产流程不仅服务于新闻内容生产,中心将广播稿件、广告稿件等所有稿件,全部纳入融合生产传播系统,平均每月通过“荔枝云”省级技术平台生产发布稿件2000余条,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共享、内容传播广度。
四、优化考核机制,培养骨干人才,锻造融合传播新队伍。
靖江融媒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一是积分管理促转型。开展薪酬分配机制改革,推动传统平台编辑记者意识、技能、习惯不断更新,以绩效积分制为核心进行全员综合考核,通过硬性杠杆,规范全员按照融合流程开展日常生产;通过积分激励,激励一线人员向全媒体记者编辑加快转型。二是“四力”教育强素质。组织开展提升“四力”主题教育,以导向把控、题材策划、融合刊播、全媒运营、舆情处置为重点,持续开办融媒讲坛、传播样本研讨班等,定期举行创优作品点评、新闻产品竞赛。组织青蓝结对互学活动,通过新老结对、以老带新,帮助年轻同志加快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三是打破身份激活力。拓宽引才渠道,与上级部门、周边区县、互联网公司等加强沟通合作,以多种方式引进用好各类人才。根据融媒体发展实际,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创新项目制管理,引导鼓励优秀人才申领融合传播项目带头人。
(来源:靖江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