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邳州市港上镇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乡村环境更优美,百姓出行更通畅。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港上镇南荆邑村里就有这样一条泥路,由于历史原因,多年来这条路一直没有修通。因为经常有车辆经过,加之是泥土路,路面早已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村民一合计决定筹资修整道路。本村村民范文峰告诉记者,这条路大家多少年就想修了,这次发动大家捐款,不用三天就捐了40多万,全是自愿的。
范文峰作为此次倡议的发起人之一,他带头捐出了5000元钱,还主动地当起了工程的质量监督员,每天都会在修路现场对道路质量进行监测监督。就连修路用的石子、沙子、水泥等都是村民派代表去购买,大家劲往一处使,决心修好家门口的路。
在南荆邑村,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的摊铺,虽然天气有些寒冷,但是大家干活的热情却很高。
现如今,一条长800米、宽4米的混凝土路面在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之下即将完成。村民刘保堂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待来年开春的时候,大家一起把路肩护好,把绿化带种上,弄得漂漂亮亮的,又美观,出行又方便。”
南荆邑村治调主任范青松表示,下一步,我们村里将出资安装路灯、铺设下水道,配套好绿化,让村庄环境更美丽。
(通讯员/李丰收 审核/冯全胜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