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梁晓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
由《人民的名义》导演、江苏广电总台艺术总监李路执导,《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作家编剧王海鸰创作!
近期,电视剧《人世间》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黄金档以来,引发“万人空巷”与无数热议,该剧缘何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平民史诗
这部电视剧以北方吉春市“光字片”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摹了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真实生活与奋斗历程,记录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反腐倡廉等近五十年来的重大社会动向和重要社会现象。
周家三代人的故事在“人与城”或“人与国”的维度上不断向前推进,形成个人史与国家史的同构。
而周家三子弟的人物属性,又恰恰在一个家庭内部还原了中国社会的不同群体。
大哥周秉义代表了官员,他向往知识和真理、公平与正义,是道德律令的守护者,对政治形势也保持着高度敏锐。二姐周蓉代表了知识分子,她的骨子里充满理想主义,无怨无悔地追求自由之爱。三弟周秉昆是全剧的C位,代表了普通百姓,他继承了来自父辈的平民文化观念,是“好人文化”与“民间正义”的践行者。
细节给力
在原著中,作者在为每一章故事布局谋篇时,总是先要简单描述城市彼时的经济状况,特别是百姓能够买到什么新食材新物件。
比如,1973 年的春节,老百姓的年货变多了,人们甚至可以买到朝鲜明太鱼和中东蜜枣;1974年时,城市中恢复开放了几处自由市场,供应出口转内销的鱼罐头、南方人才能买到的笋罐头……副食供应一年好过一年。檀香皂等消费品开放购买,姑娘们穿回曾代表修正主义路线的“布拉吉”(俄语连衣裙音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这样的细节在电视剧中也有呈现。
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买肉需要肉票,周家也不例外,母亲李素华一直攒肉票,就是希望阖家团圆时,能大口吃肉。而蔡晓光告诉周秉昆,1973年的春节,有不用肉票就能买到肉的店铺,他们还讨论了肉价,每斤4毛8,这在当时相当昂贵,周秉昆两个月也挣不到48元。
金句频出
剧中台词句句朴实,字字玑珠,引发共鸣。
“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这人啊,有时候就拗不过命,拗不过命咋办呢,认呗。”
“觉得苦吗?自己嚼嚼咽了。”
“伟人的宁折不弯,那叫信仰;凡人的宁折不弯,俩字:娇气!”
“女孩的好年华就那么几年,但我觉得,好人生比好年华更重要。”
“平淡的日子,因为爱情而熠熠生辉。”
“自古以来,孝分两种,养口体,养心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青春之所以谓之青春,因为它充满各种希望,就像吊兰吊在半空,也能开出花来。”
理想、现实与批判并存
《人世间》原著共有三卷,第一卷描绘对未来充满向往的青年,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第二卷体现挣扎于生活的焦虑,写实主义色彩浓厚;第三卷描写豁达的晚年,突出批判现实主义思辨风,三部曲的节奏是变化的。在剧中也是理想、现实与批判并存。
很多观众批评周蓉的自私,但她却是对理想主义精神追求的切实实践者,比如她的“爱情至上”。才貌双全的周蓉年轻时被诗人冯化成的才学气质所吸引,远走贵州山区寻找真爱。在贵州,周蓉成了受人尊重的小学老师,而她的诗人丈夫是“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两人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即便如此,她还甘之如饴、非常坚定,对未来充满希望。
周秉义、周蓉都考上北京大学后,街坊邻里羡慕,父亲周志刚自豪,为这个家付出很多的周秉昆不但被忽视还被指责没出息。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慕强心态,同时它也道出了另一个铁一样的事实:父母偏爱、器重的孩子,未必真孝顺;可能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才是真孝顺。这一现实引发无数观众热议。
当年教育年轻人“要管好自己,不要给社会惹是生非”的片警龚维则叔叔,升到分局副局长后却成了贪官污吏。在大家历数贪官污吏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时,周秉昆又抛出一个问题:“贪官污吏和刁民,哪种人对国家的危害更大?”贪官污吏可以抓,但如何解决刁民的问题?
“好人文化观”贯穿全剧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原著贯穿了作家梁晓声秉持的“好人文化观”。
周秉义排除万难坚持推进危房改造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光字片人家的住房之忧。周蓉作为穷山区一个村子的第一名知青,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的希望。周秉昆更是将善良品性发挥到极致,在爱情上,他因善良无法拒绝骆士宾和水自流的请求,答应每月送生活费给郑娟,而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也因善良天性共同经受住了时间与磨难的考验;在友情上,周秉昆则以忠厚品德赢得了孙赶超、肖国庆等人的真挚友谊,更与曲秀贞、邵敬文、白笑川等前辈成为忘年之交。一旦身边的亲人朋友遇到困难,周秉昆必定尽全力真心相助。
“中国的作品太需要好人文化了。”梁晓声说。
改编时,编剧王海鸰又对原著恢弘低沉的底色进行了调整,让这座北方工业城市温暖、明亮起来,成为一部暖心之作。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日子过得很穷,但是回想一下那一阵没那么多‘内卷’,也没那么多焦虑,特别快乐。”王海鸰说。
在原著中,作家以旁白者的熟练姿态直接传递他对周秉昆一家人的命运感怀:“是的,知识、学历、机会、权力、个人对人生的设计都不同程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但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时代的发展变迁,是国家的改革开放。否则,就没有私立学校,周蓉就成不了副校长,没有城市改造,秉昆还在光字片,归根结底,大多数人的生活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改变,也并不是个人愿望所能左右。不可不承认,国家、社会、时代的因素尤显重要。”
而作为一部写实又走心的平民史诗作品,无论什么年纪的观众,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或亲友的往昔。“《人世间》记录的这50年百姓生活史,正是要回答‘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个问题。”李路说。
我苏特稿 文/高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