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报国70年!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获颁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我苏人物

2022年03月03日 20:36:47 | 来源:我苏网综合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像静水深流,

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

似大象无形,

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

心无旁骛,

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

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今晚(3月3日),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揭晓,苏州籍两院院士顾诵芬榜上有名!他是我国第一代战机的主要设计者,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是中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也是航空工业唯一的航空报国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儿时的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报考大学时,他填写的所有专业都是航空系;学成之后,他主持研制歼8系列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为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瞒着家人3次上天观察飞机。航空报国70年,他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

  幼年埋下信念:“我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他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父亲取陆机《文赋》名句“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为其取名“诵芬”。

  长在溢满书香的世家,他为什么没子承父业?反而在航空领域成为一代大师,个中缘由,还要从一件玩具和一场轰炸说起。

  “10岁那年,堂叔送给我一个航模,但那个航模是木结构的,飞了两次就摔坏了。父亲见我喜欢,就带我到上海一家航模店买了一架舱身型飞机模型。”顾诵芬说,“这个模型也会坏,我就自己找材料动手修理,修好后的航模又飞上天空。”

幼年的顾诵芬

  年少时与“飞行”有关的片段,并不都是清新隽永的音符。

  “1937年7月28日,日军轰炸机从我家上空飞过。爆炸产生的火光和浓烟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人们惊慌失措……”但冲击波产生的震动远不如心底的悲怆和愤怒来得猛烈。

  那一年,顾诵芬7岁,是燕京大学附小的一名小学生。那一天,“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外侵”的信念便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我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航空专业。

  “当时我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同时录取,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舍不得我去外地求学,就选择了上海交大。”顾诵芬的航空生涯就此拉开了帷幕。

  从歼教1到歼8Ⅱ:70年航空报国路不停歇

  回首这一生,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年,也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1951年,中国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新成立的航空工业局,从此便将自己的一生与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气动力是飞机设计的灵魂。中国开始飞机设计之初,气动力设计方法和手段完全空白。顾诵芬参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项挑战,就是中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气动力设计。他潜心学习研究国外资料,最终提出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参数设计准则和气动力特性工程计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

1958年,顾诵芬(右二)与歼教1飞机的设计组成员在歼教-1飞机前合影。(资料图)

  随后,顾诵芬又完成中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飞机气动布局设计,建立了亚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他依靠扎实的理论功底,首次建立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实现了超音速飞机气动力设计、计算、试验与试飞的闭环。

  他所创立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采用,为后续歼击机设计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64年,中国开始研制歼8飞机,这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顾诵芬先作为副总设计师负责歼8飞机气动设计,后全面主持该机研制工作。他带领设计部门与风洞试验单位联合攻关,在国内第一次创建了战斗机喷流影响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也成为后来确定发动机喷流影响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终结了中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

  然而,在后来的试飞试验中,歼8飞机在速度达到马赫数0.86时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抖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坐试飞员驾驶的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

  在弄清了产生振动的原因之后,顾诵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他与工厂工人师傅一起改装,经试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彻底排除了跨声速抖振现象。

工作中的顾诵芬。 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工作中的顾诵芬。 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同年10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时刻,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一代战机向二代战机的自主跨越,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航空工业从此迈入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历史轨道。

  1980年,歼8Ⅱ飞机立项研制。顾诵芬任该型号总设计师,组织和领导军地多个部门、上百个单位高效协同工作,仅用四年就实现了飞机首飞。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尽可能给年轻人帮助

  1986年,顾诵芬离开了他工作30年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到北京的航空工业科技委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为航空装备的体系建设、重点型号未来发展、国防事业的宏观布局建言献策上。从大飞机专项设立,到四代机技术预研,再到最新的前沿科技的探索,他始终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前行的方向,一直承担着繁忙的课题研究任务。

  顾诵芬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带领的团队走出了一位科学院院士,四位工程院院士,两位型号总指挥。他主持编纂了70余册航空科技书籍,主编的《飞机总体设计》一书,已经成为中国航空院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主编的《现代武器装备知识丛书——空军武器装备卷》《大飞机出版工程》等多个系列、数十种航空专著与图书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因身患癌症,经过两次手术后,顾诵芬的身体非常虚弱,但鲐背之年的他仍然坚持上班,坚持读书。他说:“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翻译一点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

  他在北苑的办公室也仍像一座“书的森林”,而他总能记得每一本书的位置,记起每一本书的内容。他仍在思考如何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堪当重任的专业人才队伍。

  他对年轻人充满期待:“中国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年轻人才,他们是祖国的明天。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要牢牢记住历史,珍惜今天的生活。多读书,多思考,努力学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诵芬这样说。

  (我苏网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壹周刊 编辑/吴莹莹 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