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最强音丨“江苏造”的草莓是这样诞生的

2022年04月28日 19:32: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特别策划-——《时代最强音》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4月28日),我们先来认识一种水果,草莓。

  我国是草莓种植和消费大国,全国草莓种植面积270多万亩,产量超过500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上图中这么多的草莓品种,都是地地道道的"江苏造"。它们,统统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创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草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48年。当时,它的前身—中央农业试验所就启动了草莓引种工作,那个年代设备落后、经费紧张、交通不便,跨国引种困难重重。

  赵密珍是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她告诉记者:“很多人都不知道,草莓不是种子播出来的,是用苗种出来的,过去草莓品种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外,像欧美的、日本的。比如说日本的品种,它品质比较好,但是抗性非常的差;欧美的品种,抗性比较好,但是风味稍微差一点。所以我们就决心培育属于中国自有的品种。”

  这一粒"梦想的种子"在赵密珍和伙伴们心中生根、发芽。“品种好不好,至少要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我们消费层次来看,要好看好吃,第二个,对我们种植作物来看,要好种,比如说要抗病性强,少用药,这样子的话,对我们生态也是一种保护。”赵密珍说。

  道理讲起来简单,然而,要想创制出一个全新的优质草莓品种,过程可不简单,需要七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第一年,通过杂交组合配置,收获10万粒种子;

  第二年,播种成苗,收获1万棵单株,再筛选出200棵优株;

  第三年,复选优株,从中选出4到5个标准品系;

  第四年,送到不同产区测产测试,幸运的话,才能获得一个质量比较好的草莓新品系。

  “第5年,送到我们农业农村部,进行至少三年的DUS测试,对它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独特性进行测试,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至少7到8年的时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成员副研究员关玲表示。

  从最初的3人研究小组,到如今11人的创新团队,赵密珍带领科研人员们埋首实验室,扎根在田间。赵密珍介绍说:“60后的就我自己一个,70后一个,其他的九个都是80后。我们十一个科技人员当中,有七个博士,我们的研究方向有四个,种质资源,品种创新 ,种苗培育,栽培技术。”关玲负责的就是品种创新,“尝试一个新的育苗方法,赶上去年也是比较极端的天气,夏季高温,使得我的优株损失了至少三分之二以上,可以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痛心的经历。”

  二十年苦心钻研,团队共创制出白花白果、红花红果、红花白果等类型各异的新种质21个,培育出极早熟抗病优质草莓新品种10个。

  "宁玉",是一个特早熟的品种,它的果型比较端正,产量也很高,10月底11月初第一批果就成熟了,一共至少有四批果。

  目前,江苏、河南、山东、浙江、贵州、云南等地的30多个草莓产区,都在大面积种植"宁玉"和"宁丰"。"宁玉"已经成为了我国草莓5大主栽品种的唯一的国产品种,改变了草莓生产一直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种好草莓,团队每年开展技术培训4500人次以上,主产区服务入户率超过90%,农民平均亩产增加了20%。疫情期间,他们还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培训、微信互动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草莓稳产稳供。

  江苏省镇江句容白兔镇草莓种植户笪小华 说:“在试种期间,他们就提前帮我们解决了病虫害,她的品种给我们莓农带来了很大的收入,我们的亩均收入达到3到4万元。”江苏省南京溧水区洪蓝街道农服中心主任 张明全表示:“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街道草莓年销售产值,由3亿元提高到4.8亿元。”

  “一年四季我们都有工作要做的,比如说春夏季正好育苗季节,到了秋冬季,我们要对草莓进行鉴定,还有很多数据要分析。”团队首席赵密珍表示,在不断研究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团队要持续收集国内外草莓品种及野生资源,目前已经收集了全世界26个草莓种中的23个共957份资源,是国内保存资源最丰富的单位,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国家级草莓资源圃。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庞夫花负责种质资源,“在资源圃里,我们的草莓的香味有很多,芒果味的、香瓜味的,那种是很特异的,罕见的、优异的、抗病的,我们要把它们保存下来,国家层面上,我们响应资源保护的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保证资源的安全,这是草莓研究的根,也是草莓发展的未来。”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 荣获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江苏省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赵密珍说:“种质资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我们科研人员来说,课题来自于生产一线,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这样中国农业才能很好地发展,才能有国际的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草莓创新团队成员,助理研究员庞夫花说:“中国有句古话说,‘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作为青年科技人员,我们要立足解决‘卡脖子’问题,培育出更多的好品种 壮种苗,让老百姓吃上更好吃更实惠的草莓。”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方晨 王苗军 尹美又 张正 马英 句容台 溧水台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