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朵”带来“大财富” 海门山羊产业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2022年07月22日 10:34:48 |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多年来,海门人一直有一个愿望——把海门山羊塑造为像阳澄湖大闸蟹、南京板鸭、盱眙龙虾、高邮鸭蛋那样的具有明确地域标志的著名品牌,现在这一愿望正逐步实现。”本月初,海门区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小耳朵”商标注册证书,预示着纯种海门山羊产业走上了品牌发展之路,这让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所长薛刚激动不已。

  2021年起,海门区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按照海门聚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效益的要求,启动海门山羊品牌战略,根据海门山羊特有的小耳朵外貌特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小耳朵”品牌商标,经过一年多的受理、初审、公示等法定程序,最终注册成功。

  海门山羊又称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因海门为其中心产区,饲养量多,故称其为海门山羊。海门山羊体型中等偏小,是肉皮毛兼优的地方良种,也是我国唯一生产优质笔料毛的山羊品种。海门山羊还是我国76个地方保护产品之一,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江苏12个区域公用品牌,被誉为全国四只“羊”之一。

  “虽然海门山羊名声在外,但目前海门市场上的山羊多为海门山羊与波尔山羊的杂交品种,这种品种一年即可长到100斤,而纯种的海门‘小耳朵’山羊两年才能长到50斤。”薛刚感慨,“小耳朵”山羊因成年商品羊个体比较小、价格优势不明显,前些年受到养殖户的冷落,“小耳朵”山羊纯度也出现衰退。

  “保护、开发、利用‘小耳朵’山羊成为当务之急。”薛刚介绍,近年来,研究所按照“选种选配,优种优配,留优去劣”的技术规格,选出种羊优秀个体进行编号存档,目前,已完整保存了6个家系的纯种海门山羊基础保种群366只,饲养规模也由2020年的900多头增加到目前的1500多头,每年向周边农户提供500多只种羊用以扩繁。

  活体保种是品种保存的根本,但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都比较大。2011年,海门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去年5月,研发中心升级为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如今研究院内胚胎实验室、细胞实验室、手术室等一应俱全。

  品牌打造是推动“海门山羊”现代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去年5月,海门山羊参展江苏畜牧业博览会,再一次打响“海门山羊”的在外知名度;去年7月,海门区成功举办中国·海门第四届伏羊节,同时成立了海门本帮菜研究会,聚力开展海门山羊肉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

  产品推广的影响力使得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青睐上了“小耳朵”山羊。家住临江新区的万建芳是当地的养羊大户,今年5月她一下子从白山羊保种繁殖研究所采购了100只“小耳朵”山羊。“现在懂行的饭店和讲究的吃客越来越多,我这100只羊早就被定掉了。”万建芳告诉记者,“小耳朵”山羊要养殖2年才能出栏,一只毛羊的利润在1000元左右。“相较于普通海门山羊,我们打算把‘小耳朵’山羊打造成精品羊,让‘小耳朵’也能带来‘大财富’。”海门区畜牧兽医站站长陆宏辉表示,如今像万建芳一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纯种海门山羊也逐步走上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来源:南通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