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百味之首;盐文化,源远流长。今天(7月29日),来自全国18个城市31家盐文化场馆和相关单位的代表会聚曾经“环城皆盐场”的盐城,联合成立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
据介绍,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成立是在中国盐业协会、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共同指导下,中国文物学会盐业文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商业史学会盐业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盐业协会的支持下,由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中国海盐博物馆承办的。
“‘盐渎传千载,城拓沐海风’,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盐城因盐而闻名。从春秋时期煮海为盐,到近现代废灶兴垦,盐城地区的盐文化发展经历了兴起、发展、兴盛、转型等阶段,形成了独有的海盐文化体系。” 盐城市副市长唐敬在致辞中说,在与海风、海潮的较量中,盐城人民艰辛劳作、向海而生,凭着信念、智慧和力量,拥有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海盐技艺,造就了“烟火八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盛景。
据介绍,盐城至今仍保留着近千处与海盐历史相关的地名,拥有范公堤遗址、串场运盐河、草堰古盐运集散地、西溪盐仓监遗址、北极殿遗址等重要海盐历史文化遗存。“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的成立,是全国各地盐文化场馆紧密联系、加强合作的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华盐文明探源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敬说。
记者注意到,首批参加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的有中国海盐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淮盐文化博物馆、山西河东池盐博物馆、青海察尔汗盐湖小镇等31家场馆和相关单位,包括盐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景区和研究机构等。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全国主要盐文化场馆地标,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秘书长和监事。同时,大会还发布了联盟单位馆藏文物精品集出版预告和联盟首个IP形象“小盐神”。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城市是因盐而生、因税而兴、因文而盛,蕴藏着丰富的盐文化历史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许多地方相继建立了盐文化主题场馆,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盐文化,探讨盐文化与盐产业创新发展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盐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小青在讲话中强调,场馆联盟的建立将有助于全国盐文化博物馆、景区和研究机构的融合创新一体化发展,希望联盟要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大家齐心协力为联盟发展出高招、谋远略、办实事,让联盟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希望盐文化场馆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盐业历史文化研究,用好用活盐文化资源,推动盐文化场馆高质量发展,发挥盐文化历史资源开发利用和集群优势。”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姚文中表示,盐城市文广旅局主办这次大会,正得其势、正当其时,充分体现了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务实推进,也充分体现了对实施江苏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和主动担当。
联盟成立后,中国海盐博物馆、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江苏省盐业协会淮盐文化传承创新委员会主办了全国盐文化场馆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马俊亚;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国信分别作了主旨演讲。
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和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就《渤海南岸盐业考古收获、研究风向与省思》《盐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国古代文化线路——“川盐古道”系列丛书出版的价值和意义探析》《博物馆如何走好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河东池盐博物馆基本陈列布展实践及思考》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盐城因盐而名、因盐成城、因盐而兴,海盐文化始终贯穿于盐城地方历史的发展。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一座由国务院批准的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被选举为全国盐文化场馆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海盐博物馆馆长铁春燕表示,今后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理事长单位,将联合联盟单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联合举办学术研讨、陈列展览、展品征集、社会教育、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各类活动,促进盐文化历史研究、遗址设施和文物保护利用、场馆和景区的文化开发,讲好盐的故事,讲出盐的精彩,让盐文化的传播更多元、更有影响力,不断推动联盟单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具有盐文化特色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栾坤恒 通讯员/谢诚 摄影/徐小锋 编辑/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