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盱眙的陡山村位于天泉湖畔、毗邻铁山寺森林公园。过去这里的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望不到金山银山,近年来,这里以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内涵,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破旧山村,蝶变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田园。
江苏台记者王尧报道,记者来到淮安盱眙的陡山村,行驶的风景廊道两旁就是千亩毛竹林。在这里,记者能明显感受到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吹吹山野的风,踏踏乡间的泥土,感受到的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景。
鳞次栉比的小洋房、阡陌交通的青石路、还有生意盎然的竹林和果园,行走在陡山,仿佛走进一片世外桃源。然而多年之前,这里还是个毫不起眼的经济薄弱村,如何问荒山要效益?十年来,陡山村“两委”转变思路,在村里大力推广以桃子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对有意向的村民帮助土地流转。如今在陡山,采摘园的种植规模超过3000亩。
淮安盱眙陡山村百草园特色产业园老板王克勤告诉记者,十年前和现在是不能比了,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而且是一些杂树,没有人种粮食,也没有人种果实。然后,大家把这边打造成生态园,带动近百名农民就业,经济效益每亩产值在8000元左右,效益很好。
陡山村百草园特色产业园果农告诉记者,桃子因为质量好,所以卖得也挺好,离家又近,环境也好,这边条件都好了,不需要出去打工就能赚到钱。
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近年来,为了降低疫情影响,陡山村还举办“天泉湖黄桃节”,对陡山的黄桃、碧根果、葛根粉等20余种“陡山”牌农副产品集中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农产品网上销售直播间,为乡亲们带货。陡山村直播带货团队负责人姜传军介绍,各大平台在直播,产品很多,一共30多种,每天能卖到五六百单,五六百单就是两三千斤。
十年来,陡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委投入2000余万元集中打造“桃李天泉”新型社区,为100多户农村居民盖新房、搬新家,此外,村里还请来了专家和乡村规划师,在保留村落原生态的同时,打造休闲旅游景观,扮靓乡村焕“新颜”。
沿着青砖小道漫步,记者看到白墙灰瓦、错落有致,还有很多景观是用改造前村里的老物件搭建起来的,让村民们留住乡愁记忆。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陡山村规划师许珊珊告诉记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希望把陡山村的这些资源能够组合起来,打造一套“组合拳”,通过一些细节景观的优化展示,还有整体的乡村风貌改善,再把游客留下来。
环境美了,人气也足了,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加,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华志远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人残疾、家庭困难。村党委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忙,如今他开起了“紫藤小院”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华志远算了一笔账: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也就能赚个大几万块钱。现在自己在家里开饭店,年收入在13万到20万左右。一位游客说,你看这一桌的菜,这一桌人,都体现了在新时代里,农村人的天堂般生活。
急群众所急、想村民所想,在陡山,村民们有事儿都好商量。村党委策划了“星空议事会”,和村民们一起共商身边事、畅谈乡里情。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乡亲们平时办事一表申请、一窗办结,办完事还可以在这里看书、健身。为了让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陡山村还开发“淮安新四军后勤基地旧址”项目,打造集党性教育、军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村里还会定期播放乡亲们爱看的红色电影。
一位陡山村村民说,口袋富了,脑袋肯定也要富了。人的精神面貌也提高了,生活上面也提高了,衣食住行都提高了。另一位村民说,十年的变化太明显了!十年前,环境脏差乱,到处都是垃圾;现在,这个地方找不到一个丢弃的塑料袋,所以现在人的素质也不一样了。
十年间,陡山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山间乡村,成为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次的网红村。从一个亩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传统农业村,演变成亩均收入超1.5万元特色产业村,带动了8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不足10万元增长到142万元。
淮安盱眙陡山村党总支书记史春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陡山村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陡山的自然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把陡山建设成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陈忠耀 淮安台 盱眙台 淮安中心站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