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泽:“三步走”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2年10月04日 16:53:54 | 来源:淮安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29日上午,第十七届中国洪泽湖大闸蟹节开幕式在淮安市洪泽区拉开帷幕。在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畔,碧波之下、水草之间,一只只青背肚白的大闸蟹正爬上无数饕客的心头。素有“中国蟹都”美誉的洪泽又一次奏响丰收的乐章。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依洪泽湖,东挽白马湖,水域面积占55%上,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洪泽区咬定目标、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积极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助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全面振兴。

  产业融合打造振兴新引擎

  洪泽区始终坚持统筹“三农”工作,推行农业产业化,打造“农旅融合”新格局,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的创新样板。

  规划农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将348省道定位为两湖大道、观光大道,结合“农业+旅游、农业+科普”的要求,编制348省道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通过项目带动,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科技科普等要素融合集聚。建设农旅项目,提升居民收入。谋划农业一体化,提升技术水准。对前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稻虾共养、稻蟹共作技术进行集中推广,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开展集中培训,已分别推广3100亩、2800亩。对朱高村中华鳖养殖农户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成立淮安江河生态水产生态养殖场,亩产值达26万元,取得良好整体效益。

  洪泽湖大闸蟹人工养殖,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农业支柱产业。今年,在全区大闸蟹主要养殖场所全面引导投放“长江2号”“诺亚1号”优质蟹种,优质蟹种投放率达90%以上。洪泽湖大闸蟹在50多批次风险监测及监督抽检中,合格率达100%。同时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部分养殖户又积极探索了“虾蟹混养”“母蟹单养”等一些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效益。2022年,洪泽区大闸蟹养殖总面积8.5万亩,预计总产量8000吨以上。

  农房改善托起群众幸福感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引导人口、资源要素集聚,持续推进农房改善工作。统筹做好农房改善“建、管、用”各项工作,探索“统设自装”模式。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打造优美居住环境。

  搬迁农户的土地集中流转给家庭农场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让农户坐在家里就可以拿到承包金。解决农户“住”的问题,也帮助解决“业”的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创业就业,对创业的农民给予优惠政策,对就业的农民提供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搬迁农户的收入。

  “新农房社区房屋建设进展到哪一步了?”“已建小区集中分房进行得如何?”“参与改善的农户满意度有多少?”……今年以来,洪泽区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紧跟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对农房改善项目开展靶向监督,推动农房改善工作有序有力规范实施,让入住群众留得住、既“安居”又“乐业”。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奠基石

  坚持以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了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以文明创建带动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各类精神文明评比活动和最美系列评选,大刘村、曹庄村、富民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水美村庄。

  田园雅居是首批苏北农房改善省级示范项目。周边不仅有多重产业配套,内部还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养老中心、健身中心、卫生室、“5G”基站等公共服务配套,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更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洪泽区秉持“多村融入、党建融合、治理融通、邻里融洽”理念,着力打造“乐享居住高质量、共享农村新生活”的新型社区。同时,以社会综合治理为核心,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构建互知、互敬、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逐步形成“治安有人管、矛盾有人调、环境有人护、困难有人帮”的和谐社区,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