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
昆山日暖风轻
大人们在烂漫的花草丛中踏青
孩子们骑着脚踏车
在彩色的沥青步道上“放飞”
……
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项目完工
近日
位于古城路与虹祺路的
庙泾河中央水廊一期项目完工
总长约3.8公里
通过整合区域性慢行与交通路网系统
构建了一个
安全、优美、宜人的
慢行公共空间
昆山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
为了将生态资源最大化利用,我们在规划建设中充分挖掘了沿线文化和景观资源,让生态廊道与周边郊野公园、古镇和特色田园交相辉映。
在促进沿线各类景观一体化的同时
还带动和支持了
城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城投集团园林景观部相关负责人:
庙泾河中央水廊项目将慢行系统、海绵城市、休闲配套等功能融入场地,精心配置了文明益站、有声书屋、运动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充满诗意、功能多样、健康生态的绿色科创走廊。
庙泾河生态廊道有三大特色“看点”
生态优美
通过林地恢复、河岸改造,保护并提升生物多样性,让5月的庙泾河中央水廊犹如生机盎然的“植物王国”,生态景观品质全面提升。
交通便捷
市民可从古城路畅行至森林公园北入口处,全程不受机动车干扰,一路繁花似锦,享受舒适的慢行体验。
功能丰富
创新性地打造了服务科创园区及城市社区的开放空间,西侧以“科创与教育”为主题打造露天森林剧场、生态林地探索绿道等节点,东侧以社区休闲为主题,引入方便各年龄层市民的活动空间,激发廊道活力。
庙泾河生态廊道二期景观提升项目
2022年
庙泾河生态廊道二期景观提升项目
将继续向东建设至亭林园
全长2.7公里
下一步
还将开展西段方案研究
将廊道向西延伸至阳澄湖
▲庙泾河生态廊道二期效果图
项目将延续一期生态和慢性连续策略,融入休闲活动功能和昆山文化补给策略,重建水岸与人的联接,恢复江南水乡依水而居、依水而生的传统文化,让庙泾河沿岸这个弥足珍贵的公共空间焕发生机和活力。
绿色生态走廊
围绕建设新城市总体目标,聚焦打造科创之城、美丽宜居之城的蓝图,庙泾河生态廊道项目的“点睛之笔”在于,把庙泾河区域从一个孤立隐蔽的自然宝藏,转变为打通周边生态区的城市慢生活廊道,巧妙地串珠成链,大尺度的生态绿廊形成带状“超级公园”,融生态、科创、文旅复合功能,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城市发展更有活力。
通过适度整合区域性慢行交通路网系统,串联起阳澄湖公园、夕露园、悦丰岛等生态景观和智谷小镇等科创园区,昆曲学社、绰墩稻作遗址、小桃源等文旅项目,贯通森林公园、亭林园等公共空间,构建阳澄湖、傀儡湖、大渔湖、亭林园、森林公园和庙泾河中央水廊的完整生态系统,打造充满诗意、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走廊。
▲阳澄湖公园
▲夕露园
▲茭芦湿地
▲昆曲学社
▲小桃园
▲悦丰岛有机农场
庙泾河中央水廊项目是“庙泾河—太仓塘生态廊道”的西段,整个生态廊道西起阳澄湖畔,东至昆太交界,总长33.04公里。它延续了傀儡湖、阳澄湖、大渔湖、小桃园湿地、茭芦湿地等丰富生态系统,衔接了森林公园、亭林园、滨江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成为了贯通昆山东西部景观的重要纽带。
▲森林公园
▲亭林园
▲大渔湖(智谷小镇)
“七横四纵”生态廊道
庙泾河中央水廊项目
是我市构建
“七横四纵”市域生态格局中
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横四纵”生态廊道框架图
在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近年来,我市按照新一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依托市域主要河流水系、结合重要道路和交通廊道,高标准推进“七横四纵”生态廊道网络。通过建设吴淞江、京沪高铁等重要生态廊道,与苏州、上海等市域生态框架相融合,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生态格局。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杨林塘、太仓塘、吴淞江先导段、京沪高铁、夏驾河等多条生态廊道建设,总里程达到170公里。
▲杨林塘生态廊道
▲太仓塘生态廊道
▲吴淞江启动区
▲京沪高铁生态廊道
未来
生态廊道将穿针引线
串联起城市已有的绿地、公园
将散落的“珍珠”
串成一条“城市项链”
串起居民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