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过江”,海太过江通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推动“天堑”变“通途”,跨江一体化发展步入快车道;“通江达海”,疏港铁路建设现场又一座桥梁稳稳落座,加快实现“海进江、江出海”的江海联运体系……
纵横四方,联通内外,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强大,城乡出行越来越便利……
内畅外联
构建综合立体大交通
“以前,我总要费劲告诉客人怎么来,现在我只要说‘导航海门港新区斯郎,很快就能到’。”上海斯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回起告诉记者,而且现在只要客户下好订单,六个小时之内,最远在合肥的供应商就会通过物流将零配件送到自己的工厂。
交通是发展现代化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近年来,海门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出了打造“全域构环路、高架连高速、畅达通沪苏”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目标,加快构建以1个空铁枢纽为龙头、2条城际铁路为核心、3个过江通道为支撑、“两横两纵”高速为依托的立体式交通枢纽格局。
2012年,海门境内等级公路为2457.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里、一级公路270.59公里。至2021年底,海门境内等级公路总里程2531.9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7公里、一级公路365.213公里。经过十年努力,海门“八横十纵”骨干公路网基本建成,加快推动了同城化交通走廊建设。海门全区公路密度2.25公里/平方公里,列沿江八市(区)第一。
在织密区域内路网的同时,海门积极构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南通绕城高速海门至通州段是南通市高速公路网规划“一环通苏南、二环接浦西、三环连浦东”中的“二环”高速,是海太长江隧道的连接道路,也是通州湾港区重要的集疏运道路。当前,项目正紧张有序地推进中,预计2023年5月完成全线架梁。通车后,将成为海门对外快速路网的重要通道,对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高质量打造“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海门全区“两横两纵”高速路网逐步成型,横向的G40沪陕高速和启扬高速已经建成,G40增设的常乐互通正在开展前期研究;纵向的通常高速过江节点海太长江隧道公路部分已于9月开工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多式联运
绘就融合发展新格局
近日,在疏港铁路一期工程施工现场,两台轮式龙门吊在施工人员协同操作下,将一节25米轨排平稳地铺设在桥面上,标志着南通港疏港铁路一期工程进入正线铺轨施工阶段,为今年年底全面建成通车奋力冲刺。
该项目是国家“推动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行动计划”14条重点铁路项目之一,用以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有利于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它是海门继宁启铁路之后的第二条铁路线。
回望历史,海门交通在结构、功能上存在诸多短板。补短板、拉长板,十年间公铁水、江海河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健全。2019年1月5日,随着K8501次列车缓缓驶进海门火车站,宁启铁路海门段正式开通,海门结束了无轨道交通历史;同年10月11日,海门迎来复兴号动车“绿巨人”,市民乘坐动车可直达南京,结束海门无动车历史;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开通,海门开行动车直达上海,为进一步拉近沪海两地联系提供交通支撑。
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叠加推进,海门交通迎来了大跨越的历史时期。今年9月7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9月28日,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建设。两大交通重点工程的到来,打破了海门与上海、苏南的时空分隔,打开了海门对接沪苏、融入长三角的新境界。
水运方面,海门已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书的码头共有78个,其中内河码头71个,沿江沿海码头7个。9月底,中天外海码头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在内河,浒通河长晟码头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完工。
当前,洋吕铁路正在开展桩基、预制梁等工序施工;如通苏湖城际加快工可研究;G228海门段工可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查……江海河互联互通、公铁水多式联运、海陆空协同发展的“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已具雏形,海门正由“靠江靠海靠上海”加快向“通江通海通上海连南通”转变。
城乡公交
跑出乡村振兴“新速度”
“从小住在黄海边,离县城五十多公里,进一次特别难。现在有了城乡公交车方便多了,自己一个人随时就能坐车去县城,不用孩子们开车来回跑了。”10月15日,家住海门包场镇灵树村的老人东宝其,坐在新能源公交车上,拎着两袋现摘蔬菜准备送给海门市区儿子家,乐呵呵地说道。
公交车作为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见证了海门交通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十年前,由于道路不通,部分偏远的行政村没有公交线路通达。这几年,“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春风”惠及了海门全区9个区镇。目前,海门全区共建成高质量农村公路2298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双向四车道农村公路全覆盖。海门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62条,公交线路总里程达到1508.8公里,运营车辆335辆,实现9个区镇、230个行政村全覆盖。
2020年,海门成为全省第一批“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试点县(市、区)”,围绕城乡公交线路配置和运营调度“一张图”、城乡公交智能信息服务“一张网”、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等发展目标,探索实践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实施途径,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优化探路,成效显著。
“方便、快捷”是海门百姓对公交异口同声的评价。近年来,公交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往返城区和区镇的重要交通工具。海门通过增加公交班次、加大投入公交车数量、调整公交运营路线,不断加强农村与城区的衔接,实现城区500米、农村500至800米设有一处候车亭(牌),让“出门有站台、抬脚就上车”逐渐成为现实。此外,2021年海门投入1.3亿元购置了110辆新能源公交车,进一步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因路而兴,因路致富。2021年,海门积极推出交邮融合新模式,综合利用3个镇客运站和100多个村级物流网点,通过农村公交的“村村通”带动物流进村,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发往农村的快递“快上加快”。今年6月,海门“交邮合作·惠民兴村”城乡物流服务品牌入选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名单。 乡村振兴道路上,公交车轮带来的不仅有快递包裹,还有“田园农家乐”游客,从黄海之滨到长江入海口、从余东古镇到张謇故里,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