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东沿海迎来候鸟迁徙小高峰,罕见通体白话环颈鸻,引发关注。
金秋十月,正值候鸟南归时。如东县沿海滩涂湿地广袤,为众多湿地候鸟提供了迁徙停歇及觅食空间,是世界闻名的水鸟“食堂”,也是勺嘴鹬等珍稀濒危水鸟的最佳观测地。近日,由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观鸟会、民间公益组织“勺嘴鹬在中国”等单位人员组成的观鸟团队在东凌水库及如东丰利沿海湿地开展了秋季迁徙水鸟观测活动,目睹了万余只鸻鹬类等湿地水鸟在滩涂“干饭”等宝贵场景。
调查人员在丰利湿地开展观测活动
东凌湖是雁鸭类等游禽在如东境内的一处重要越冬地,本次观测时发现红头潜鸭、凤头潜鸭、凤头 、绿头鸭、白骨顶等已迁徙至东凌湖内,提前开启了“寒假”生活。
在如东沿海滩涂,随着大堤上单筒望远镜的缓缓转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小青脚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大滨鹬、白腰杓鹬等一一映入观测队员的眼帘。据不完全统计,如东沿海湿地鸟类共有20目49科209种,以勺嘴鹬最为出名,勺嘴鹬以其勺子状的喙部被观鸟爱好者们亲切的称为“小勺子”,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活动干扰,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勺嘴鹬全球种群数量估值仅为240-620只。
小青脚鹬是本次活动所观测到的最受关注的鸟种。据IUCN最新统计显示,小青脚鹬全球种群数量仅为600-1300只,处于濒危状态,在2021年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小青脚鹬的保护级别也由原二级升格为一级。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了白腰杓鹬、大滨鹬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白腰杓鹬
调查过程中一只白化的环颈鸻引得调查人员驻足争相拍摄。鸟类白化个体在野外遇见率低,本次观测活动中幸运满满。
白化环颈鸻
鸻鹬类是如东沿海迁徙水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鸻鹬类每年繁殖于俄罗斯远东苔原区域,冬季在东南亚及大洋洲越冬,每年单次迁徙距离可达数千甚至过万公里。迁徙对鸻鹬类体能消耗极大,稍不留神便会在迁徙途中体力不支葬身汪洋,如东沿海滩涂贝类、沙蚕等底栖动物丰富,是勺嘴鹬、小青脚鹬、大滨鹬等全球珍稀濒危鸟类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觅食场所,极大的保障了鸻鹬类等湿地水鸟南北迁徙的成功性,是鸻鹬类等水鸟迁徙路线上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如东持续注重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了互花米草治理等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守护如东滩涂水鸟“大食堂”起到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