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心悦 孙东青
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全面起势。胡润研究院11月11日发布《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50座上榜城市中常州获评全国第5位。
该榜单由胡润研究院依据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三大指标评定。
榜单显示,深圳、上海、北京、武汉分列1—4位,常州入围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
“常州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年度GDP不足万亿的城市,可见常州对新能源这一领域的关注。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的新能源产业看江苏,江苏的新能源产业看常州。”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说。
向“新”而行,要以非常之姿。紧抓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常州以深厚的制造业基底、精耕细作的新能源产业生态与独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在打造“全球新能源之都”的崭新蓝图中乘势而上,显露出“新能源产业看常州”的强大底气。
产业集聚,全面成势
新能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次胡润研究院围绕新能源产业集聚度,绘制了一张中国新能源“产业地图”。其中,常州凭借在三大指标——新能源优质企业、中小企业以及投资热度集聚指数中取得的较高名次,稳居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五,凸显出强大的新能源“虹吸力”。
从上世纪电线电缆行业领军企业上上电缆、输变电产业骨干企业江苏华鹏、光伏行业先行者天合光能等一众企业创建于常州,到本世纪数字能源领域独角兽星星充电、复合材料企业宏发纵横、智能电力装备企业博瑞电力等在行业内精耕细作,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多年来,常州新能源产业依靠大批“优而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奠定了发展的高起点。
近年来,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行业新势力落子常州,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在常设立总部,璞泰来、科达利、贝特瑞、当升、星源材质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布局常州,新兴势力同样汇聚常州。常州新能源形成“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良好局面。
产业集聚下,常州逐渐成为新能源产业应用与输出的大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二分之一,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已成为全省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
精耕细作,久久为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苏南模式的缔造者,近年来,常州的产业发展抢抓“新”行业风口机遇,链式发力、精耕细作,建设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以“发、储、送、用”为关键环节的新能源产业“大循环”发展格局正在发挥强大效能。
在发电端,常州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构建完整,覆盖除多晶硅料以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约占全国10%。
在储能端,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常州进行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拥有电池材料、电池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位居全国首位。
在输送端,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产品结构覆盖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在电力电缆产业也具有重要的行业地位。
在应用端,常州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先后引进了一批新能源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原有的汽车零部件优势企业也在成长壮大,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高地。
立足苏南,放眼全球
新能源产业迭代迅速,不仅要盯眼前,更要看后劲。作为唯一的二线城市入围榜单前10,常州与“大而强”的一线城市相比,独特优势正体现在投资热度与发展潜力上。此次,常州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指标位列全国之首,外界对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备信心,将进一步释放常州新能源立足苏南、辐射全国、放眼全球的发展潜力。
目前,常州新能源产业蓝图已经绘就: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站在新起点上,常州将抢抓“风口”机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打造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热土——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各板块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聚焦新能源领域核心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优质项目引进。实施精准招商,针对性布局一批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化项目,切实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
加快优势企业培育。推动理想、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产能落地,助推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优势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性好的企业集团。
加快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培育活力充沛、后劲十足的新能源企业军团。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