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以一座城的诚意礼遇天下英才

2022年12月03日 15:22:54 | 来源:连云港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业以才兴

  今年是连云港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2.0版人才新政的首秀之年。

  作为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

  港城比任何时候都热切期待

  广聚天下英才

  而实现加快“后发先至”

  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

  这一奋斗目标

  更加需要人才

  产业领先,自然能提供具有优势的岗位和待遇,吸引大批相关人才,而产业发展又能促进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引才育才留才环境。

  放大产业优势

  集聚科技领军人才

  连云港医药创新力全国领先,石化产业势头强劲,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这些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自然吸引了大批人才。

  连云港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和“卡脖子”技术清单,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既支持领军型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发展,也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

  产才融合发展

  提升“供需匹配度”

  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

  近年来,我市紧盯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探索实施“产才融合,双链驱动”模式,围绕10条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壮大产业链,促进人才和产业良性互动。同时,聚焦产业园区主阵地,持续深化“双招双引”“园区双落户”等机制,全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人才集聚力

  与北上广一线城市以及苏南城市相比,我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短板,比如高端岗位就业机会少、工资水平低。

  今年初,我市明确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举措以及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实施“聚连、留连、回连”三大行动,实现精准引才。围绕我市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大放权赋能和项目资助力度,注重对抗疫一线表现优秀人才的优先资助支持。

  大数据时代,集聚人才需要树立“大人才观”。我市一方面整合园区、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力量,加快建设高能级人才载体,一方面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人才缺口大、培养体系不健全的难题。

  建设高端平台

  打造创新“梦之队”

  “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集团军”创新,已成为人才与创新要素集聚的新特征。我市拥有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石化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高端顶尖人才,打造创新力量集聚的“梦之队”。

  依托中华药港、石化基地等产业平台,我市深化与重点高校院所合作,围绕主导产业探索设立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在连高校院所建设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深化体制改革

  不拘一格用人才

  “大人才观”还体现在人尽其才,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我市面向产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快打造一支掌握绝技绝活、擅长基础工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针对重点企业面临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难问题,我市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观念,将评价人才的权限下放给用人主体。 实施青年人才“聚连行动”、青年人才“回流行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打破地域藩篱

  施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大数据时代,集聚人才需要树立“大人才观”,打破人才地域化的藩篱,施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但求所用,不求所有”。

  我市积极鼓励各县区、各重点企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建立离岸孵化基地和在外研发中心,就地使用人才资源,围绕重点产业市外孵化一批高端人才项目。抢抓海外人才回流机遇,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继续举办全球引才直播周活动,不断拓宽海外引才渠道。

  人才资源总量达90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47万人,位居苏北五市之首;自主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数位居苏北前列;江苏首位民营企业家院士领衔破题中医药创新发展……“数据”背后,是我市积极构建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在吸引天下英才。

  强化政策引领

  创优人才发展生态

  我市不断强化政策引领力,大力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今年共资助双创人才41人,资助资金达3320万元,发放高层次人才贡献奖励3360万元。

  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0条”等40余项配套政策,建立了“1+N”人才政策体系。自贸试验区获批后,及时出台自贸试验区人才政策和“外国人才引进13条”。今年创新推出2.0版人才新政,围绕石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出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人才专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设立市级人才创投基金,完善升级“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金融产品。

  此外,我市还出台人才创新创业容错免责具体办法,明确容错免责具体情形,以“投”带“招”加速人才招引。向用人单位充分放权,设立石化(医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赋予重点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技能等级评价等自主权,推行人才举荐制。

  打造无忧环境

  解决人才所需所盼

  我市着眼人才所急所需所盼,聚焦“居、业、学、医”等方面,为人才精准提供最贴心服务。

  2022年,市级人才专项资金达1.4亿元,是2017年的7倍,各县区配套人才专项经费达2.6亿元。累计向1500余人发放9600万元购房券,实施商品住房10%房源由人才优先购买,向3500余人发放5660万元生活补贴,以最大诚意聚才、用才、留才。

  完善配套体系

  提升服务人才质效

  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服务配套体系,打造线上线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网通查、人才计划一网申报、人才服务一网通办。

  连云港市致力于打造特色人才社区,依托中华药港,加快自贸蓝智湾建设,完善项目孵化、创投路演、人才沙龙、人才公寓等相关配套,把中华药港打造成为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