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给常州市委、市政府发来贺信,充分肯定2022年常州市为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作出的突出贡献。
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复信中表示:常州全市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高水平建设美丽中国省域范例贡献常州力量。
近年来,常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天蓝地绿、水碧土净的生态成色,不断绘就美丽常州新篇章。
2022年,常州坚持迎“蓝”而上,通过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使全市空气质量达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五项主要指标全部改善的城市,其中二氧化氮、臭氧改善率全省第一,PM2.5、PM10、优良天数比率改善率全省第二。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全市上下深化工业源减排、强化臭氧污染防治、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加快实施“绿色车轮计划”等协同努力。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向水而生。近年来,常州市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开展“两湖”生态保护修复,以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为契机,完成64项重点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水韵动人的“两湖”。
同时,通过加强排污口整治、开展支流支浜消劣行动、推进涉磷行业整治等举措,常州的江河湖泊越发清澈灵动,“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美好图景正在龙城大地徐徐铺展。
作为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眼下,常州市天绿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前黄中心、嘉泽中心的建设,并对原有的洛阳中心进行扩建。3个中心在年内完工投运后,天绿公司的处理能力可覆盖武进全域,不仅健全区域有机废弃物收储运体系,还将形成年处理有机废弃物18万吨、产生有机肥和营养土11万吨的能力,从而有力提升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理水平,规范化处理利用武进全域有机废弃物,助力常州全市进一步打好“净土保卫战”。
“无废城市”建设让常州土更净、地更宁,也为常州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实了基础。近年来,常州不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治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作为全省首个“危污乱散低”资源配置改革试点地区,截至2022年底,常州全市共整治提升“危污乱散低”企业5143家,腾退空间5743亩,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空间。
“早”“快”“实”,今年以来,常州全市各地"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无不呈现出这3个特点。常州市认真落实“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电镀、涂料、铸造、印染等4个重点行业、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7个板块56个工业片区(园区)治理,推动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打造生态优先、节约集约、低碳绿色发展的范例。
光今年,常州市已经排出的107个项目,涵盖4个重点行业、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33个工业片区,推动一季度全面开工建设,实现全年整治提升企业2000家以上,腾退盘活土地空间23000亩。
作为全省唯一的化工用地腾退个改试点,常州高新区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积极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同时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展山水林田草湖一体化生态修复扩容提质,新增化工企业腾退地块复绿面积超过3000亩,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
钟楼区、武进区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实现区域空间优化重塑;在溧阳市,低效、闲置、布局分散的镇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重合重塑、入市增值,从昔日的“土坷垃”变成了现在的“金元宝”,有效助力了美丽乡村建设。
常州经开区通过工业园区更新,在3个试点乡镇腾空拆净老旧园区累计用地面积累计60万平米,有效破解土地开放强度高、布局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为横林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高质量发展项目腾出了空间。
放眼全市,“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让常州产业优势加速放大,2022年,全市新能源行业新增产值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
动力电池领域常州汇聚3400多家产业链企业,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全省二分之一。新能源之都建设已磅礴成势!
(来源:常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