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七届社科奖颁奖仪式暨第十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研究》《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等成果获一等奖。
《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研究》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的重要成果,由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院长赵霞完成。赵霞告诉记者,成果丰富和完善了研究粮食产后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科学评估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状况和原因,提出“节粮减损”的对策措施和政策方案:“第一个是充分界定了粮食产后的系统边界以及相关的概念;第二个是提出了相应的损失测算方法和调查的一个研究思路;第三个是从粮食的品种、环节、流转的模式、区域差异等多个维度,分析了粮食产后的损失状况。”
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综合损失率达到18.25%。赵霞说,下一步将深入研究如何节粮减损,提出具体应对方案:“我们需要从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观念引导,节粮减损的政策引领,还有减损技术的推广,经营者的人员培训等方面,来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工作的进一步的推动。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个荣誉,不断创新和改进,为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近代大运河史料丛编》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和南京图书馆30余名专家学者历时三年创编而成,收录近代大运河稀见文献36种、26600余页,共50册,其中近9成篇幅系首次完整影印出版,堪称目前近代大运河史料最大规模的整理成果。丛编的出版是对近代大运河稀见文献原本的再生性保护,有助于系统推进近代大运河史研究,并可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历史依据。
《丛编》执行主编、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叶扬兵告诉记者:“这次获奖是对我们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将继续编纂近代大运河史料汇编和译编,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者投入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徐仁飞 实习记者/胡自杰 编辑/徐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