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艘“古船”讲述运河文化

2023年08月24日 11:01:54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位于大运河畔的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船村”——双隆村,有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宅,是杭集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船屋。昨日,记者在船屋中发现,一座古船模馆正建设之中,目前已陈列30艘古船模型,未来将陈列更多船模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新鲜 古船模馆藏在“船村”老宅中

  “做好一艘就放入一艘,古船模馆还未建好,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小学生来参观了。”今年74岁的“船村”村民陈宜林说,这座船屋是陈氏庭院,规模较大,始建于清代,多年前他与船模老师麻连登合作,将陈氏庭院的船屋文化与船模文化结合起来,设立了麻连登船模制作工作室。

  “‘船村’地处长江、运河、淮河、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四大水系围绕形成的纯岛状地域,运河文化浓郁。”陈宜林说,擅长古船模型制作的麻连登,将自己制作好的古船模型,就摆在这座船屋中。随着古船模型渐渐多了起来,两人商议干脆在老宅中设立一个村级古船模馆,向周边学校的学生们免费开放。

  讲述 耗时3年筹集30艘古船模型

  在陈氏庭院,记者发现,已有30艘古船模型陈列在馆内,其中有运河漕运沙船模型,还有古代江河渔船模型,这些古船模型都是按照相应比例的缩小版,船体的每个部件都有。

  “30艘古船模型,是耗时3年多筹集到的。”年已八旬的麻连登表示,他从事船模制作60年,认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船模爱好者,30艘古船模型中,有部分船模是外地船模爱好者赠送过来的。

  麻连登表示,陈列的古船模型中,最早是1990年制作的汉代楼船和宋代车船模型,其他的一些船模如福建福船、浙江绿眉毛船等,是这3年他抽时间制作完成的,其中瓜洲丝网船是扬州大运河船文化的标志性船型。

  “大部分船模按照1比50的比例缩小制作。”麻连登说,“大运河漕运和盐运这个历史舞台上的‘演员’就是船,将这一历史印记传承下去,是我们这辈人的责任。”

  探访 运河畔最有船味的独特村落

  作为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杭集“船村”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600多年历史。陈宜林说,“船村”由三个自然村庄组成,分布成前舱、中舱、后舱。

  陈宜林表示,至今“船村”中,还有形象的锚墩、锚链、桅杆等,整个村落的外形轮廓就像一艘漂浮在水面上的大船。从空中航拍,船形非常完整,被网友誉为世界最大的“船”。

  据介绍,早年的“船村”枕河依港,为防范水灾,先民用扁担一担一担挑土填高地形,并把这一区域填成了“一艘船”,渐渐形成了“船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

  “圩田地区如此的船形庄台很多,有着浓浓的运河味道。”陈宜林说,先民面对江潮洪涝,挑筑挡洪江堤,打造船形庄台,形成长江下游、大运河沿岸独特的“船图腾”文化圈。

  “‘船村’古船模馆仍在建设之中。”陈宜林说,“30艘古船模型还远远不够,今后将有更多各类‘古船’复制后陈列在馆中。我们希望未来这座古船模馆成为运河船文化的窗口,让船文化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