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里养鸭,鸭子帮水稻除虫,水稻收获时,既能得到水稻的经济价值,还能通过卖鸭子增收。近年来,镇江大力推广这种“稻鸭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绿色生态、综合高效的发展新路。今年,丹徒区上党镇上党村通过“稻鸭共作”的生产模式,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实现了“一田双收”,为当地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这不,在水稻丰收之前,就有一批肥美的稻田鸭率先“游”上市民的餐桌了。
在上党村一处稻鸭共作的水稻田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吆喝着驱赶鸭群,随着水花四溅,一只只鸭子回到了棚内,而在鸭棚外,已经有市民在等待着选购这些肥美的稻田鸭。
据介绍,“稻鸭共作”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模式,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情况下,能够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鸭肉。今年,在镇江市天成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下,上党村打造了四十亩“稻田养鸭”标准化种养技术示范田,鸭苗的存活率也达到了98%左右。
以田养鸭,以鸭促稻,“稻鸭共作”种出了“生态米”,养出了“生态鸭”。这一模式,让农户不仅可以在水稻种植上获得经济收益,还能额外在稻田鸭养殖中提高收入,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这让当地农户走出了一条“一田双收”的新道路。
上党村稻鸭共作负责人陈亮介绍,扣除成本,每只鸭的利润可以达到20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上党村稻田鸭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共计销售额达三万多元。接下来,该村将积极探索土地综合利用新模式,将稻鸭共作水稻田由四十亩增加至一百亩,以此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村里百姓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