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区开心乐之岛项目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润州区睿泰数字产业园 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昨天召开的全市文化产业工作部署会,在盘点去年工作的同时,也给今年文化产业工作定出了调子。近年来,我市一手厚植文化底蕴,一手发展文化产业,下力气健壮文化产业之根,不断延伸文化触角。那么,今年我市的文化产业会有哪些动作?而这些又能带给市民什么样的新体验?
文化产业有“不够”也要有信心
昨天的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童国祥在最后的讲话中,全程脱稿,侃侃而谈。而其对全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他总结了我市文化产业的三个不够,即总量、发展速度不够;特色不够,在全省、全国能叫响的项目不多;创意不够,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但他同时更强调“更要坚定发展信心”。
“要在城市中挖掘文化产业的内涵,因为城市是文化产业的最大载体。”这是昨天童国祥一再强调的。而从我市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层面,他分析: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要抓住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抓住改革释放的新活力,以及宁镇扬发展一体化带来的新机遇,花大力气改变当前精神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
而昨天的会议传达出了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的信号,它将一直贯穿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始终。
今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将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针对我市传统制造业占比过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相对乏力等结构性问题,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不同要素积极作用,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特别是在文化创意设计方面下大力气,包括举办市级文化创意大赛;推进企业二三产分离,剥离分设一批创意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创意设计单位,推动创意项目入户镇江;建设创意设计园区等。同时,加快有效集聚,依托国家级、省级示范园区,推动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主业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培育建设具有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社区功能的文化特色小镇。
西津渡新河街都是今年绝对看点
说起镇江的文化产业,很多人都会提到西津渡。前几天,童国祥特意到西津渡转了一圈,从参观情况来看,他对西津渡的发展不算太满意,认为还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希望西津渡的商业氛围能够更浓厚一些,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
西津渡的发展就是镇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二十年前依靠发展工业实现富裕梦想,十年前注重文化积淀开始产业转型,现在,镇江人又开始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依靠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进入新一轮的产业竞争。这里,可以说镇江文化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巧的是,昨天在会上,镇江城建产业集团透露了一则好消息,今年他们将全面拓展西津渡文化旅游资源: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拓展街区范围,打造1平方公里的特色旅游小镇,重点建设镇屏山文化街区和西津文化旅游配套街区,镇屏山文化街区项目是集商业街、酒店、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文化时尚街区;音乐厅、西津剧场、演艺文化等已建成部分将加快推进招商合作,打造音乐文化街区;镇屏山以西剩余建筑,包括招商局及电影广场近期将完成方案确认,力争年底竣工。同时,他们还将积极打造“三怪”文化体验馆,全面启动玉山片区,带动西津渡片区的旅游效益,并加快推进雅阁酒店、桔子水晶、书香府邸三个合作酒店的开业,补缺旅游住宿产品线的空缺。
无独有偶,今年镇江文旅集团也在积极打造新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他们将通过街区升级改造,对古老街巷、院落进行修缮和改建,还原历史建筑风貌,复兴新河街往昔繁华,打造集水运文化、商埠文化、市井文化、行帮文化、公益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商业、娱乐、民俗综合性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征收拆迁基本结束,京口闸、石浮桥改造已经启动。
从一座城市的文化街区的热闹和受欢迎程度来看这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从市民体验感和外地游客的观感上来看问题,也可以带给老百姓更多的期待。
从文化+到融合再到“历史经典产业”
记者注意到,去年同样的会上,很多汇报材料上惯用的“文化+”符号,今年用的少了,而代之以一种更深度的融合。
今年,我市将强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孵育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加快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拓宽文企融资渠道,发挥我市“镇文贷”平台作用,建立“镇文贷”项目储备库,适时向金融部门推荐有融资需求的文化企业,放大“镇文贷”扶持体量,并且积极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和文化金融特色机构。还要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村镇成为文化产业新的集聚区、文化旅游新亮点,并且加强镇江传统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动产生一批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市场反响好的文化旅游创意衍生品,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昨天在会上,童国祥还屡次提及一个词,就是省委书记李强最近经常提及的“历史经典产业”。
我市文化资源丰厚、历史遗存和遗迹众多,而且还有不少全国、省市级非遗项目,换句话说,可资利用的“历史经典产业”众多,理应适应大众消费新特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我市的历史经典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镇江,这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今年让市民又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