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住了55年,江苏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山教授,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三次斩获国家科技一等奖的“三冠王”院士,他的研究更是让中国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记者今日走访王泽山院士,他告诉记者,江苏与自己的科研工作一直紧密联系,对江苏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工作中的王泽山院士 朱志飞摄
“江苏文化,让我的研究更追求完美”
坐在记者对面的王泽山院士目光炯炯,语调柔和。他笑言,江苏是鱼米之乡,水泊之乡,江苏的“水”已经融进了他的性格中。
“江苏人喝着长江水,吃着鱼虾藕,一年四季雨水充沛,防湿、用水都有很多精细的办法。”王泽山说,这正如江苏文化一样,什么都追求精致完美。“就拿做菜来说,北方好多地方都是一锅煮,淮扬菜就很讲究,再比如精细入微的苏绣,软绵细腻的昆剧,处处体现了尽善完美,这对我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
在身边人看来,王泽山做事坚忍不拔,做人却温厚细腻。比如每次拆开设备的箱子,他一定会把四周的钉子敲平,防止有人误踩受伤;刮胡子用的废弃刀片,一定要磨好之后,再包在纸箱子里。王泽山告诉记者,其实这些生活中的小习惯,部分也来自于身边人的影响。“南京的老兵工张师傅常跟我们讲,有些危险的事情让我来做,以前遇到过有人事情没处理完,就离开了结果第二个人去就发生了爆炸,你们做事一定要不遗留后患,要顾及周围的人。”
王泽山院士(左)在实验室指导
王泽山读书也讲究精微之处,刚来江苏,王泽山就去了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在那里王泽山悟出了华罗庚的读书法——“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书由薄读到厚很好理解,是在书的基础上查证细节,在书中没展开的节点上找其他知识扩充。那么为什么再由厚转薄呢?是把脉络理顺,联系各方面知识,对整个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找出其中的关键和本质。”
“在江苏的环境下,更强化了我不断超越,臻善臻美的研究追求。可以说,江苏跟我的成长、进步密不可分,也给了我很强的归属感,虽然我几乎没什么体育爱好,但如果看电视上的球赛,一定是要给江苏队加油的。”王泽山笑呵呵地说。
“搞科研,不能满足于发几篇论文”
王泽山与火炸药研究一结缘,就相伴了六十二载,围绕着“火炸药”这么一个靶心,他在世界前沿的重大课题中不断突破,三次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大奖。
科研需要创新突破,而承担世界前沿的重大课题研究,一直是王泽山的科研选题方向。在上世纪80年代,我军的报废弹药基本采用“火烧、炸毁为主”,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严重缺陷,但报废弹药处理的高难度和高风险,触及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很少。“国家有难题,我们不能当旁观者”,王泽山带领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攻关项目,下工厂、跑部队,攻下了一道道难关,一堆堆危险有毒的过期火炸药,变成了二十余种畅销国内外的军用和民用产品,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我们的青山绿水远离废弹隐忧,提供了技术条件。作为该技术的第一发明人,这也使得王泽山摘得1993年度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
从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到发明高能量密度装填方法,提高发射装药输出功率,再到发明装药技术,解决国际军械难题……他让中国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王泽山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后,只用一种填装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25%以上。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世界各国“梦寐以求”的技术。当年,美、英、法、德、意五国科学家联合开展155火炮等模块装药研究,耗费巨资、历时多年,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王泽山的此项技术不仅使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还降低了火炸药的火焰、烟以及毒气对操作员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王泽山院士(右)在实验室
“搞科研,不能满足于获得了什么奖,申请几个专利,或发表几篇论文,应该想办法把这个项目转化为工业化生产。”多年来,王泽山为成果转化进行了不懈努力,他先后将开发的多项技术和发明推向工厂和企业,其成果已经在数家工厂和企业应用,产品销与国内外,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强富美高新江苏,我充满信心和期待”
“科学技术只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作用。这也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王泽山说,江苏正处在转型发展期,科技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必须发力。核心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多少袜子、衬衣也换不回一架飞机。”王泽山认为,江苏军事科技先进,驻军多,军事科研院所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核心技术研发机构力量雄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江苏可以顺应军民融合发展新形势,比如从信息、电子、控制等优势领域入手,打开“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生活在江苏多年,王泽山对江苏感情深厚。“省里面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这让我觉得很振奋,尤其是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愿景,我也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王泽山说,还记得刚来南理工时,尚是坐船划行,看到河边到处是树,河边的鱼、蛇到处都是,城市融入自然,草木葱茏,水乡风韵,这种诗画美景,希望在江苏大地不断延展,让江苏人民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家园。“强富美高新江苏愿景,不仅仅有经济发展,还有人居环境、社会公德、人口文化素质,出门没有雾霾,上学、看病更加轻松便捷,这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综合治理,蓝图已经绘就,江苏有这个实力,期待这个富民大文章做好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