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绳到钢绳再到光绳的传奇创业史、以“质量极致”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转型的成功代表、“中国工业大奖”的获得者……法尔胜一次次登上各大媒体,也成为无锡企业的代表之一。
“法尔胜的产品是一个工业的中间品,曾有专家断言,我们这样的企业生存时间不会超过七年,但我们已经坚持了50多年。这是因为我们把创新当成血液融入到企业当中。”集团董事长周江认为,法尔胜取得的成就与坚持创新密不可分。而仅凭技术创新并不足以支撑法尔胜前进的步伐,建立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行业标准的“话语权”,从而真正以企业为主体、掌握创新的主导权是提升法尔胜“内功”的“秘诀”。
自建研发平台,掌握创新主导权
“提供人无我有的产品,自然能取得市场话语权。”一直负责企业创新工作的集团副总裁刘礼华认为,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就是一条——通过创新提升技术含量。1994年参建我国第一座悬索大桥至今,法尔胜承建了海内外700多座大型桥梁,通过提供更高科技含量的金属钢绳,法尔胜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输送带用钢丝绳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10多个具有“高、精、尖、小”特色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技术、工艺的改良已经难以满足法尔胜的创新追求。“与高校的合作作用有限,产业化较弱。”刘礼华表示,此前的产学研合作不能精准地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项目。而金属线材制品行业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支撑,会直接导致技术、工艺无法取得重大突破,行业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无法根本解决。
“企业有实力,就自建研发中心,也能为行业做更多贡献。”早在上世纪90年代,法尔胜就建立了江阴金属制品研究所,这是行业内第一个专业技术开发机构。在做足了人才、物力、财力的储备之后,2009年开始,法尔胜筹建了国家金属线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2年正式成立。2016年7月,法尔胜在现有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再次筹建江苏省高性能金属线材制品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
投入“烧钱”机构,却成为引才平台
近3年来,法尔胜共申请国家专利197件,其中发明专利66件,还提交两项桥梁缆索的国际标准。“法尔胜的研发中心可以说是我市最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之一,在国际上享有一定话语权。”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些成果的取得可离不开大把“烧钱”的投入。“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一年的投入就超过两千万元,绝大多数都是企业自掏腰包。”刘礼华说,相关的补贴对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可谓是杯水车薪,不过这笔钱“烧”得值。“企业整体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建设企业自有的研发机构,能够有实力和精力承担全球钢丝绳领域标准化管理工作,而标准对法尔胜来说,就是市场竞争的规则和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目前,全球前十大斜拉桥、悬索桥中各有六座由法尔胜承担。
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不仅能为法尔胜赚钱,更能承担更多的国家级建设任务,吸引国内外的高端人才。目前法尔胜有2位“双创”人才,引才效应不亚于一些二级学院。
产学研合作,就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研发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助力企业的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无锡乃至全国的金属线材行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企业越大、责任越大。”刘礼华认为,法尔胜有责任为行业发展作出应用的贡献。
目前,法尔胜在世界上的行业排名是第三、第四左右,“在未来如何保持国内的‘单打冠军’和国际领先优势,法尔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江说,能够确定的是,法尔胜血液中的创新不会改变。
为进一步掌握创新的主导权,法尔胜在产学研合作中也做了很多努力。“产学研合作还是得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才行。”有感于此,法尔胜采取了“广撒网”的举措,带着企业所需的技术项目,在南京、北京等地挨个走访各大高校,在了解高校优势学科的同时,将自己的需求直接向学校发布。“就问两个问题‘能否落实?能否产业化?’”刘礼华说,真正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才是企业需要的。